2019年11月3日星期日
科学小飞侠Crowds
这部动画有着不同于它那幼稚的名字一般的深刻内涵。
累说:这个世界过于复杂了,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不能依靠英雄和领袖,如果每一个人不改变想法,不站起来行动,世界永远不能升级。
于是累希望通过自己创建的程式,让大家形成他人遇难时能够自愿帮助他人的氛围。然而,这种理想太美好了。我不得不承认,我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累仍然借助了外星人的力量,并且他把这种力量分给了他认为有着同样理想的人们。可是却发现他相信的人中,有这样一种想法,他们认为自己是更加优秀的被选中的英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赞赏。这就与累希望人们无偿的奉献的价值观相违背,累并不希望他们因为帮助了他人就要索取什么,同时害怕他们会借助力量做一些坏事,于是累和那些人决裂了。
总归会有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人,总归是不能够让所有人都抱有和自己一样的美好愿望。而本能的反应就是将这些人拒之门外吧。而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如何达成自己想要实现的世界的样子,就成了更加困难的课题。其实那些人们最后想要达成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或是在主角想要达成的事项之中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由于累发现那个外星人实际上在制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于是累更加希望将来可以不用这份外星人的力量,仅是靠人与人之间的自发力量去实现这样一个相互帮助的世界。然而实际上,总会有一些仅仅靠人们自身无法去完全应对的天灾和人祸,这就是另一个矛盾点。
而最后,也只有接纳了可以获得的力量,然后创造一套更适合当前人们各自需要的规则,才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吧。并且这种和谐和伊藤计划的《和谐》并不一样,这并不需要人们都想的一样, 甚至一些人们都不需要意识到自己在为了累想达到的一个伟大梦想而努力,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其实结局仍然非常的理想主义,然而现在的我不同于刚开始看《东之伊甸》的时候会感动于这种理想主义。但是这仍然是作者想刻画的一种人们靠着自己的努力有可能实现的梦想吧。对我来说,也是让自己可以更加去认清现实,从而开拓一种可能性的希望吧。
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
91day
最后,尼禄和阿维里奥到了海边,两人下车沿着海边并排走着,阿维里奥说“我没有杀你是因为不想杀你”,然后尼禄就停下了,等着阿维里奥一直向前走,然后开了枪,没有中枪的画面。之后就是尼禄一个人开车上路的画面,旁边的位置上不再坐着阿维里奥,而是放了一个罐头。
开放性结局,还是觉得有答案的。只是对于脸盲的我来说我不知道最后正对面开车相向而过又停车确认尼禄那辆车的人是谁,除此之外,顺着12集的心情,最后杀了阿维里奥果然是正常选择。
没有超乎意外,虽然在此之前一直默念着如果这两个人就一直这么开车继续下去就太好了,就像他们一开始因为尼禄的逃亡做的事情一样。
然而,对于阿维里奥来说,还是死去会好一些吧。像他之前说的,他以为杀掉之后就可以找到活着的意义,但是实际上仍然没有。而且他的好友克鲁迪奥还在死后的世界等他呢。就好像知道自己是活着或者还是死去已经无所谓了,所以对阿维里奥来说,之后是否被尼禄杀死都无所谓。而对于尼禄来说,自己周围的一切关系不错的人都被阿维里奥杀死了,自己的事业也因为阿维里奥没有了,哪怕曾经阿维里奥帮了他很多忙也无法成为不去恨他的理由,只是不忍心下手,这份不忍心除了曾经一起经历了危难建立起的信任和好感,还有明白阿维里奥内心的空洞想去拯救的心情吧。
我本以为这种心意会更加隐晦一些,没想到尼禄向阿维里奥吼道“你为什么不杀了我”的时候,阿维里奥居然也向尼禄吼道“你为什么没有在7年前杀了我”。其实一部复仇片能够描绘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没有因为一方面复仇成功而感到空虚从而如死人般活过漫长的岁月又或者直接自杀,也没有因为另一方面复仇失败而导致自己含恨而终,而是经过取舍之后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在问,究竟当一个人的亲人被杀之后这个人该怎样做才好,才能够既不否定自己的感情,也不否定他人的生命。
我能原谅你吗?就算存在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一句能或者不能就可以回答的了的。人的记忆会反复,当下的心情也会随之反复。所以尼禄对阿维里奥的想法依然十分的矛盾,这样的事情,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都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回应方法,也因此当前的结局已经让人觉得有点温暖了。
第13集有一种没有用上的片段被拼凑起来的感觉。尤其是最后阿维里奥给尼禄做蛋酒。因为时间线为,阿维里奥留的那个罐头被尼禄吃完了,尼禄发烧,阿维里奥做蛋酒给尼禄,尼禄康复了给阿维里奥又买了一个罐头, 所以第12集最后阿维里奥的座位上才会存在那个罐头。或许是斩断了和过去的羁绊于是完全开始,尼禄对那个罐头笑了。
2019年2月2日星期六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能够遇到一个像女主这样的人就太好了。”看完《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部电影之后同伴这样说道,"但是男主这样活着很没意思吧。"她没有理解这样的男主,以及为什么值得女主喜欢,略微有点遗憾。
男主和女主,性格和喜好差异非常大的两个人,男主爱看书,一个人独来独往,认为不需要朋友,倾向于避免纷争,而女主不喜欢看书,有很多伙伴,热心仗义。女主为什么会喜欢上男主呢,虽然抱有这样的疑问,但是若以男主的视角来看的话,不需要理解为什么被喜欢,而是去理解了为什么活着,才是这部电影更加深入去说的意义吧。
男主一面说着不会有人会想和自己交朋友吧,一面拒绝了同班同学主动来问他要不要吃口香糖。拒绝了他人主动的开始,同样拒绝了自己主动去交朋友的契机。然后不知道多少年,认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生活下去,一直不起眼,不被同学注意,不认为自己有意思——女主却说“只有了解你之后,才发觉你这么有意思”。
一个人真的可以生活下去吗,并不是说一个人不应该存在独处,而是一直一个人会导致的是思维的极端,一个极端是因为他人都不了解自己的极端自负,另一个极端是因为他人都不理解自己或是感到自己一事无成的极端自卑。
自我对自我的认定和他人对自我的看法之间存在很多差异,甚至在男主这样一厢情愿的自认为之下,很难让男主以通过与他人联系的形式了解自我。女主做到了,通过开门见山直白地不断邀约,这种急切的态度,若是一个普通人很难去做到吧——若是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近,便真的很难鼓起勇气做一些哪怕活了一辈子都不敢做的事。
然而大部分人因为不知道死期将近,一辈子都没能做什么自己想尽力去做的事吧,更多的是待到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早已有心无力。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死去果然是一种独特的浪漫,但比此更重要的表达是,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有勇气做到自己想去做的事情,甚至拥有了感染周围人的力量,极度浪漫。
在男主去病院探望女主的时候,女主提议再玩一次真心话大冒险,男主问了一个问题,活着意味着什么。而女主回答的大意是说,活着就是和这个世界建立联系,和他人在一起才能够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实在感。那一瞬间,男主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就像是萦绕多年的困惑突然得到了解答一样,从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改变了自己的言行。最简单的特征,就是也许自己并不喜欢吃口香糖,但是却在那个问要不要口香糖的同学再次询问时,虽然本能地拒绝了,但是还有再次去要的勇气。
男主带给了女主生前最后一段时间最美好的时光,而女主带给了男主一次仿佛新生的启蒙。而在最后,男主和女主都向对方说出了自己内心最想说出那一句话:“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我想成为你的样子)”。动画之所以美好,就在于人们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从而将自己和对方以及观众们带到了心底最期望到达的心意相通的时分。就像在女主家里玩游戏时,女主的玩笑让男主生气离开女主家之后,女主仍然有和男主和好的契机。
而任何一刻的拒绝或者犹豫不决,一次失误或者错过,都将回到常常BE的现实中。那种互通心意相互认同的美好,它会发生的吧,至少人们相信着,它会发生的吧,从而愿意为了这种愿景去努力,而这种愿意去努力的心情,便促进了这种愿景发生的可能性。第一次体会到了人们心中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希望的力量,而这种希望其实不必要和现实有多大的关联性,因为它永远面向未来,面向希望做出自己意愿的选择就足够了。而它一旦发生,就如同男主和女主在山上看到的烟火一样绚丽。
所以回到现实,说自己是习惯画地为牢也好,是喜欢钻牛角尖也好,总之十分容易陷入绝望的境地,但这样的自己也会想要改变的,无论是突然恍然大悟地意识到不想一个人孤独的待下去没有什么可耻的时候,还是不断暗示自己就算做错了什么只要不是什么都不做就总会有收获的时候,哪怕至今遇到过很多很棒的人,却甚至觉得自己总归一直会在不经意间做一些伤害他们的事,但是所有的过去都在让自己向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靠近,想要变得充满希望,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拥有感动和实际行动的奠基,从而能够让自己周围的人充满希望,这便是自己心底那个一直存在但是却一直被掩盖着的梦想吧。
只有相信,才可能会存在“万一实现了呢”的那一瞬间。
2017年4月7日星期五
全部成为F
常常有人说三观不和,或者说希望去寻找一个三观相似的伙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去接纳不同的意见,或者认为想法不一样,就会吵起来罢了。大部分的人,基本都是在属于自己的三观的小圈子里活着,被相似的人追捧着“你说的对”,然后陶醉其中,被观点不同的人敷衍着“你说的对”,然后依旧被当作好朋友。
我依然认为会存在这样一类聪明的人,能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也能理解他人的价值观念,并且在内心模拟了这样一种他人的无法否定为错误的观念,也无法干扰到自己本来的想法。就这样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任何人的想法都有其合理性,如此坚定的活下去。比如犀川教授。
于是第五集,犀川教授会和萌绘吵架,因为他坚持说着自己的意见,可是在萌绘的心里,似乎只能认定自己想的是对的却无法去理解那个天才少女。可是我依然会喜欢萌绘,哪怕她知道教授和她想的不一样,也不会对他们的关系产生任何困扰。
这的确是巧妙的推理,哪怕我猜到了全F,我依旧没有去猜到会有一个int32的时间bug。同时这也是一部能够讲述哲学入门的动漫,没有一部动漫,会把一个人的观念塑造的如此独特,那3个主角,各自都有各自的三观,然后产生的分歧就是看点。其中萌绘代表的就是大众观念,而犀川教授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想法却能体会他人的少数人,而那个天才少女四季,代表着无视法律和道德极端表现拥有自由的少数人。
最后四季没有被抓到,不得不说让人感到很欣慰,因为在作者的笔下,并不是某一种被大众称之为异类的观点,就需要受到处置的。思想的碰撞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我喜欢作者的这种对于观点的宽容。
我依然认为会存在这样一类聪明的人,能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也能理解他人的价值观念,并且在内心模拟了这样一种他人的无法否定为错误的观念,也无法干扰到自己本来的想法。就这样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任何人的想法都有其合理性,如此坚定的活下去。比如犀川教授。
于是第五集,犀川教授会和萌绘吵架,因为他坚持说着自己的意见,可是在萌绘的心里,似乎只能认定自己想的是对的却无法去理解那个天才少女。可是我依然会喜欢萌绘,哪怕她知道教授和她想的不一样,也不会对他们的关系产生任何困扰。
这的确是巧妙的推理,哪怕我猜到了全F,我依旧没有去猜到会有一个int32的时间bug。同时这也是一部能够讲述哲学入门的动漫,没有一部动漫,会把一个人的观念塑造的如此独特,那3个主角,各自都有各自的三观,然后产生的分歧就是看点。其中萌绘代表的就是大众观念,而犀川教授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想法却能体会他人的少数人,而那个天才少女四季,代表着无视法律和道德极端表现拥有自由的少数人。
最后四季没有被抓到,不得不说让人感到很欣慰,因为在作者的笔下,并不是某一种被大众称之为异类的观点,就需要受到处置的。思想的碰撞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我喜欢作者的这种对于观点的宽容。
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
千年女优
其实没有看出来,哪里是千年。这只是一个女孩子,为了追逐自己心中的那个男子,而选择去作为演员,生活了这一辈子的故事。
最后那个因为爱慕去采访女优的人总结说,她追逐了一辈子的只是个影子。
明明很遗憾,却有种这样生活一生也已经很棒了的感觉。毕竟一开始的相遇,也只有一个晚上,那份懵懂和心动,和真正生活在一起的实质会千差万别。她追寻着她自己的爱,然后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有这样一个梦想真好,哪怕它实现不了,女主却觉得,会有万一。
故事很简单,表现手法很神奇,第一次角色的转换,让我一度以为我看的片源不对中间是不是少了什么。然而实际上这是女优在讲故事,讲她演过的故事,讲她的感情,和那个采访者一起扮演故事。一个一个故事串连起来,构成了女优的一生。那个钥匙有很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意义应该就是她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一生。虽然本身关于她思念的那个男子已经不会告诉她任何答案了,就像人生本身的答案一样。她最终追寻的是那个梦想,那个梦想和那个男人可能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就像她说的,她明明说自己那么爱那个男人,可是最后却记不起他的脸。
最后那个因为爱慕去采访女优的人总结说,她追逐了一辈子的只是个影子。
明明很遗憾,却有种这样生活一生也已经很棒了的感觉。毕竟一开始的相遇,也只有一个晚上,那份懵懂和心动,和真正生活在一起的实质会千差万别。她追寻着她自己的爱,然后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有这样一个梦想真好,哪怕它实现不了,女主却觉得,会有万一。
故事很简单,表现手法很神奇,第一次角色的转换,让我一度以为我看的片源不对中间是不是少了什么。然而实际上这是女优在讲故事,讲她演过的故事,讲她的感情,和那个采访者一起扮演故事。一个一个故事串连起来,构成了女优的一生。那个钥匙有很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意义应该就是她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一生。虽然本身关于她思念的那个男子已经不会告诉她任何答案了,就像人生本身的答案一样。她最终追寻的是那个梦想,那个梦想和那个男人可能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就像她说的,她明明说自己那么爱那个男人,可是最后却记不起他的脸。
2017年1月9日星期一
花牌情缘
看了4集,就想写点东西。就好像是看到了一些值得说的,似曾相识的东西似的。
第一集和第二集,女主遇见花牌,让她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花牌,而是有一个名叫新的男孩子对花牌的热情。然后促成了女主和新还有太一三个人开始一起玩花牌。
我把女主的这种感觉概述为,见识到了一个在花牌方面很厉害的人,和这个人产生了友谊,就会有一种不明缘由的好胜心,以及想和他一起努力的冲动。和女主一样,我也是。
然而似曾相识的预感,这种冲动是不会长久的,是当那个具有热情的人离自己远去的时候。第三集,新要回老家不再相见的时候,女主很难过,但是就算难过,也没有失去信念,之后自己一个人继续练习花牌。同样的,我知道要是那个人坦然的离开并且能在离开前给予我任何一句正能量的话,想必我之后也不会那么荒废时间。可惜。
然而真正的转折是第四集,女主在用信念感染放弃花牌的太一的时候,新却告诉她,他不玩花牌了。真是如此的话,大概故事就结束了,因为女主没有一个人去玩花牌的乐趣,想了想我写字的中途去看完了第五集得到了答案,女主去见他了。果然是我没有做到的答案。
我没有勇气,可能对我来说,大概就差在了这里,我用逃避错过了一个人。不过,新若是也在逃避,也就错过了千早吧。没有这样的勇气也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像新和千早这样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运气。
励志番当真不一样,一瞬间就把我虐到了。是啊,我一度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是因为我和那个人不再拥有联系,而有意思这件事,是属于至少两个人一起努力的。若是两个人之间都没有再联系的机会了,那么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可能就像千早给新写的信中,把新当成了花牌之神一样。一开始的我,也是把那个人当作神明的存在吧。如果能做朋友就好了。直到现在,可能我仍然期望的是,如果能做朋友就好了。
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间,因为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如今的我最想做的,也就是继续去追寻这样的一种快乐。虽然那个人不在,但是也许我也可以像千早影响了太一一样,能够去获得一些伙伴呢。
祝自己幸福。
第一集和第二集,女主遇见花牌,让她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花牌,而是有一个名叫新的男孩子对花牌的热情。然后促成了女主和新还有太一三个人开始一起玩花牌。
我把女主的这种感觉概述为,见识到了一个在花牌方面很厉害的人,和这个人产生了友谊,就会有一种不明缘由的好胜心,以及想和他一起努力的冲动。和女主一样,我也是。
然而似曾相识的预感,这种冲动是不会长久的,是当那个具有热情的人离自己远去的时候。第三集,新要回老家不再相见的时候,女主很难过,但是就算难过,也没有失去信念,之后自己一个人继续练习花牌。同样的,我知道要是那个人坦然的离开并且能在离开前给予我任何一句正能量的话,想必我之后也不会那么荒废时间。可惜。
然而真正的转折是第四集,女主在用信念感染放弃花牌的太一的时候,新却告诉她,他不玩花牌了。真是如此的话,大概故事就结束了,因为女主没有一个人去玩花牌的乐趣,想了想我写字的中途去看完了第五集得到了答案,女主去见他了。果然是我没有做到的答案。
我没有勇气,可能对我来说,大概就差在了这里,我用逃避错过了一个人。不过,新若是也在逃避,也就错过了千早吧。没有这样的勇气也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像新和千早这样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运气。
励志番当真不一样,一瞬间就把我虐到了。是啊,我一度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是因为我和那个人不再拥有联系,而有意思这件事,是属于至少两个人一起努力的。若是两个人之间都没有再联系的机会了,那么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可能就像千早给新写的信中,把新当成了花牌之神一样。一开始的我,也是把那个人当作神明的存在吧。如果能做朋友就好了。直到现在,可能我仍然期望的是,如果能做朋友就好了。
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间,因为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如今的我最想做的,也就是继续去追寻这样的一种快乐。虽然那个人不在,但是也许我也可以像千早影响了太一一样,能够去获得一些伙伴呢。
祝自己幸福。
2016年11月21日星期一
言叶之庭
新海城的电影。典型的爱情片。
有人说师生恋是禁止的,然而这部动画当中女主和男主并没有在用师生的联系开始相识相知,虽然女主是老师,可是也只是曾经是男主学校的老师
。我一直以为身份和年龄不是限制爱情的东西,然而总会很世俗的想到结婚的过程,男主最后说,等到自己独立了,再去见她吧,也是自身目前的资本无法去承担起爱上一个人的表现吧。说不定后续,就发展成了另一个版本的《秒速5厘米》。一时的冲动和一时的幸福,果然还是当成回忆就好了。若是能在一起,就在一起,若是命中没有这个缘分,就作罢,世间男女的情感,说不定也都是这样的规律。
可惜这部电影除了男主和女主的爱情,连学校发生的学生反抗老师导致老师无法去上课的严重事件都没有及时处理,仅仅是男主为了表示不平去打架导致自己反而被打,最后女主还是需要离开这个学校。男主找到了自己做鞋的梦,女主却只能通过逃离和情感转移去解决自己工作中发生的恶性事件。有点遗憾。
以下为欠缺点:
1.一开始女主说只有啤酒和巧克力有味道,但是后来吃了少年的便当也有点味道了。让人以为是味觉失灵,可能是因病在小亭子里待着不能上班,结果后来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这样来说,一开始女主只吃巧克力喝啤酒并没有在后文有个答案呼应;
2.男主根本不了解女主,只是在亭子里闲聊,却日久生情喜欢上了她,有点匪夷所思;
3.一开始说到了男主的妈妈,以及生日的时候3个人送了妈妈一双鞋,后来也没见得呼应了什么,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想说明他妈妈去和男人约会不管男主,才会导致男主缺少母爱,所以才想找个这么大岁数的女人;
4.才15岁啊,就因为一个女人的相信选择了去做鞋这条路,还放弃了复习期末考试。15岁的人不懂没有文凭道阻且难,难道27岁的人还是不懂吗,然而女主作为老师,却没有尽到作为老师的责任去帮他慎重思考他的未来。
2.男主根本不了解女主,只是在亭子里闲聊,却日久生情喜欢上了她,有点匪夷所思;
3.一开始说到了男主的妈妈,以及生日的时候3个人送了妈妈一双鞋,后来也没见得呼应了什么,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想说明他妈妈去和男人约会不管男主,才会导致男主缺少母爱,所以才想找个这么大岁数的女人;
4.才15岁啊,就因为一个女人的相信选择了去做鞋这条路,还放弃了复习期末考试。15岁的人不懂没有文凭道阻且难,难道27岁的人还是不懂吗,然而女主作为老师,却没有尽到作为老师的责任去帮他慎重思考他的未来。
5.虽说场景美好,有些还用了三次元图,可是大部分风景图反而感觉是凑时间,并没有用处而且没有办法表达情感的,而且后来竟然还重复使用。
(想了想,唯一一部我还挺喜欢的新海城的电影,大概就剩《追逐繁星的孩子》了吧。)
2016年11月19日星期六
暗杀教室
一直觉得这个动画谈的是教育。虽然含有非日常,但是对现实来说却很有深意。
三年E班是椚丘中学独特的教学制度体现。给与三年E班不同与其他班级的区别待遇:资源不足的旧校舍以及默认受到全校师生的轻蔑嘲笑,然后根据成绩排名选择落后的百分比人数(估计是后20%)进入E班。浅野学峯理事长的这一项法则,激发了学生由于不想去E班而努力学习的潜能,显著得提高了椚丘中学的升学率。不得不说,对于那80%的学生以及整个学校的声誉来说,是个好方法,但是被忽视的20%,三年E班的学生们,就完完全全变成了牺牲品。
然而改变,出现在某黄色的章鱼老师——杀老师到来的时候。
如果仅仅从当前的题设看来,最好的结局就应该是,杀老师凭借着个人的超高能力让这一制度消失,回到了每个学生人人平等的状态。如果是这样的理想,那么这部动画片反倒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
杀老师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这个制度,他同样也认为浅野学峯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只是一个普通人所能顾及的不可能是太多的学生。于是他所教导学生的,是如何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里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对E班来说,就是在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条件下,让学生有信心,你依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努力,并且利用规则的漏洞,做到最好的自己。比如作为表演赛E班和棒球社的比赛,以及体育祭倒杆比赛。最后和A班打赌,在期末考试时完胜A班。
因为无论是现在或者是将来,总会有自己处在劣势条件的情况,人生并不是公平的。并且在遇到让自己感受到恶意的事件的时候,不要去抱怨“这个世界怎么会是这样的”,而是去接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从而去想因此自己该如何去做,然后制定计划,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题外话想说一下我理解的教育制度。人总是会在自己处在不公平的境遇的时候才会想着呼唤公平,而所谓的不公平仅仅源于比较。如果当前的教育制度是精英会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一定会有大部分家长的子女因为得不到那么好的教育并且不愿意承认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只能如此而感受到不甘心,迫于多人的压力,国家的义务教育只能改善成最公平的:每个人接受的教育资源是一样的。可是反过来想的话,这样对于那些天资异禀的孩子来说,只能得到远不及自己可以学到的程度的知识,会是最好的选择吗?人在内心深处的渴望依旧会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得到教育是更好的,而如果在国立中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情况下,私立中学便会应运而生。
三年E班是椚丘中学独特的教学制度体现。给与三年E班不同与其他班级的区别待遇:资源不足的旧校舍以及默认受到全校师生的轻蔑嘲笑,然后根据成绩排名选择落后的百分比人数(估计是后20%)进入E班。浅野学峯理事长的这一项法则,激发了学生由于不想去E班而努力学习的潜能,显著得提高了椚丘中学的升学率。不得不说,对于那80%的学生以及整个学校的声誉来说,是个好方法,但是被忽视的20%,三年E班的学生们,就完完全全变成了牺牲品。
然而改变,出现在某黄色的章鱼老师——杀老师到来的时候。
如果仅仅从当前的题设看来,最好的结局就应该是,杀老师凭借着个人的超高能力让这一制度消失,回到了每个学生人人平等的状态。如果是这样的理想,那么这部动画片反倒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
杀老师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这个制度,他同样也认为浅野学峯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只是一个普通人所能顾及的不可能是太多的学生。于是他所教导学生的,是如何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里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对E班来说,就是在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条件下,让学生有信心,你依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努力,并且利用规则的漏洞,做到最好的自己。比如作为表演赛E班和棒球社的比赛,以及体育祭倒杆比赛。最后和A班打赌,在期末考试时完胜A班。
因为无论是现在或者是将来,总会有自己处在劣势条件的情况,人生并不是公平的。并且在遇到让自己感受到恶意的事件的时候,不要去抱怨“这个世界怎么会是这样的”,而是去接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从而去想因此自己该如何去做,然后制定计划,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题外话想说一下我理解的教育制度。人总是会在自己处在不公平的境遇的时候才会想着呼唤公平,而所谓的不公平仅仅源于比较。如果当前的教育制度是精英会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一定会有大部分家长的子女因为得不到那么好的教育并且不愿意承认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只能如此而感受到不甘心,迫于多人的压力,国家的义务教育只能改善成最公平的:每个人接受的教育资源是一样的。可是反过来想的话,这样对于那些天资异禀的孩子来说,只能得到远不及自己可以学到的程度的知识,会是最好的选择吗?人在内心深处的渴望依旧会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得到教育是更好的,而如果在国立中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情况下,私立中学便会应运而生。
订阅:
博文 (Atom)
The Privilege of Pain: Deconstructing "Learning Languages Ruined My Life"
I didn't feel inspired, but rather a profound sadness, stemming from the video's inherent 'ivory tower' perspective. It exu...
-
太宰站在高楼楼顶,就像生无可恋一般,仰倒下去——从高楼楼顶跃下。 下方则是热闹的世间。 《文豪野犬》的OP开场画面。没有人不认为这是太宰的自杀方法其中之一。穿插着其他动画,太宰仰面从大楼落下,却没有结局。却是动画开场。 或许是被谁救了吧,这样想着,由于他的超能力是拒绝其...
-
当人们在谈论或者评判一个电影好坏的时候,他们是以什么根据去评价的? 我没有学过电影专业的相关知识,要说最近看的专业书籍,也不过是三年前好奇的时候看的一本艺术手法,说实话,目前已经没有印象了。同时,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的影评人,而从专业角度去说分镜什么的,大部分人想必也不会懂。...
-
其实没有看出来,哪里是千年。这只是一个女孩子,为了追逐自己心中的那个男子,而选择去作为演员,生活了这一辈子的故事。 最后那个因为爱慕去采访女优的人总结说,她追逐了一辈子的只是个影子。 明明很遗憾,却有种这样生活一生也已经很棒了的感觉。毕竟一开始的相遇,也只有一个晚上,那份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