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复杂性和美好呈现之间感到困惑。我并不觉得这部作品过于复杂,我是觉得它反而在向着美好呈现的目标去试图消解复杂性,从而导致了角色和剧情的空洞。总体而言,我甚至觉得这部作品不如它第一部的结构和表达。
它其中有很多不够细致的地方。比如我会怀疑大发明家和艾克去的另一个平行世界表现的未来的“好”的一面究竟有何作用?比如基于价值观不同,这也会是将来的维克托觉得“不好”的一面吗?或者说,既然有一些世界线是“好”的,那么杰斯去阻止的意义,是否就意味着他只是听信了维克托的那套价值观?比如对艾克来说,这个平行世界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美好幻想,给予艾克一个时间回溯技能的,以及给予艾克去爱金克丝的一种生硬解释,而和本质上的这个世界并无太大关联,更缺少了深入的动机和意义的描述。
不过我真正在意的是金克丝。
金克丝的自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她被艾克劝回来之后就简单地被归类于和皮城一起的阵营之中,这种转变,感觉好像是故事完成了,但却缺乏内在的层次性解释。甚至她最后和他父亲一起去死的时候,让我感到她好像不再是她自己,而是变成了一个需要符合大众“美好叙事”的工具人。
我不仅在排斥对金克丝的复杂性的消减,我也在排斥这种“美好叙事”的偏好。将“恶人”的结局进行一种死亡设计仿佛是种作品的必然,看似是道德的清算,是符合了人们的美好向往,却反而是一种对复杂现实的简化和对复杂情感的逃避。
更进一步说,金克丝的悲剧,不是因为她自杀或者沉迷于过去,而是因为她被整个故事所迫,扭曲了自己原有的意图,被剥夺了她应有的自由和成长空间。她的“归属”本不应该是皮城,也不该是希尔科,而应该是她自己(这本是在第一部中表明的,可以参见附录)。
我当然知道金克丝活着会让故事变得复杂。但这种复杂性本身,才是应该被人看见的东西。我想强调的是,它并不应该被一个简化的结局所消解,或者说,去诱导人们对于“简化的美好”的偏好。一个好的作品,不应该放弃去反思“恶人”是否能有真正悔改的空间,也不应该放弃在让角色在承担过往错误后去思考如何继续活下去、如何找到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所以,这部作品让我感到压抑,因为它未能承担一种原本就应该存在于它的世界观之中的宽容、开放和复杂性。
而我所期待的,仍然是更高的宽容度:接受复杂、包容不完美,允许每个人在错与对之间游走,允许个体和世界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死亡或是道德的“清算”来强制结束一切。
附录:关于《双城之战》第一部我写的影评
《关于金克丝》
最后一集,金克丝完成了她对于自己的认同。是的,她是金克丝,不是爆爆。为什么?
因为她本性就是如此。她聪明但是做事不严谨,甚至会误伤队友。蔚去救人的时候,那场导致两个小伙伴死去的事故,也是她引起的。
蔚接受不了,一般人也接受不了,但是希尔科可以。报告金克丝向队友开枪的时候,希尔科觉得没什么,因为金克丝导致一个人死去那个人的母亲来讨说法的时候,希尔科也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了过去,最后金克丝失去神志打死了希尔科的时候,希尔科也没有埋怨她还是在用正常语气和她说遗言。
为什么希尔科会这样?因为希尔科觉得这也无所谓啊,这就是金克丝的一部分啊。之前希尔科的手下也提醒他这样不行,他却说金克丝会搞定的。金克丝能搞定吗?反正希尔科相信她可以。
而最后那一刻金克丝也真的明白了。明白了希尔科认同了她的全部。明白了蔚愿意接受的不是现在的危险的金克丝,而是过去的乖巧的爆爆。如果和蔚一起,也只是自己生活在蔚的保护下,跟随着蔚的指令行事,没法自己去探险,没法去做那些有趣且危险的事情。所以金克丝坐上了写着金克丝名字的椅子。
于是,当她认识到且愿意认同自己是自己的时候,就不用依赖别人,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抛弃了。她甚至可以一个人活下去,不用去其他人那里找存在感了。而她存在下去的勇气,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勇气,甚至当时她走出去向议会开枪的勇气,都是住在她心里的那个愿意认同她一切的希尔科所给予的。
所以,金克丝是金克丝。她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