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星期二

都说要做自己,那你可知道你是谁



一年接着一年,越来越快,越来越容易看到尽头。想着曾经看过的那些少年梦想的故事,才发觉那些真的是故事,哪怕是青春年少,又或者是已经工作的现如今,都不可能完成那梦中任何一个美好的梦。梦想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吗,又或者该问,白日梦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吗。因为无法实现,所以假装在梦中实现过一般便作罢,也就不算做有遗憾了。高中写过的日志,说要在大学完成的事情,抵不过大学五颜六色的新见,而大学说要完成的事情,也是一拖再拖,直到发现从小到大周围人说的都是谎话,不过是对他们而言最为正确的事情强加到自己身上,于是一度觉得不合理,一度想从这具赋予了各种社会期待的驱壳中脱出来,却一度因为自己的软弱无力而无法实现。
能够把赚很多钱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目标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大众都在这样期待,只要这样去努力就可以了,甚至会事半功倍,然而一旦想远离大众的趋势,就像矢量求和一样,周围指向的地方是那样强大和明确,哪怕自己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却不知道被周围的引导带向了哪个折中的地方。
明明时间越来越来紧,想去知道的反而越来越多,而能够去使用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碎片化。看过更多的都市生活评述、社论以及各式各样的鸡汤,试图去寻求一种如何继续下去才好的答案,却发现根本不会那么容易。不想成为的人不想做的事到处都是,却仍然找不到自己想做并且能做的那一个。无论是说勿忘初心也好,还是接触更多才能找到目的才好,那些幸运的人总会用自己实际成功的那条路去用作给他人指路,然后就形成了像是幸存者偏差那样,仿佛自己去做了也会成功的错觉。
每当这时候就想追问意义的存在,哪怕一遍一遍地否认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却仍然这样不懈的追问,大概是求生的本能。所谓意义,不就是人为了活下去而编织的东西么。而我,究竟觉得做什么事情是能够让我能够心情好受一点的活下去的呢。也就是我认为,什么事情能够让我冠以‘有意义’的定义的呢?
曾看过有文章说的,不结婚不生孩子,就可以用每年工作所攒的钱去进行一次旅行,或者去买一件奢侈品,在高档餐厅进行几次享受的消费。能够自己赚足够的钱,去看自己没有看过的事情,固然是不错的,然而旅游不过是自己单方面的去了解,却产生不了沟通的行为罢了,无法去探索某种文化的成因,无法去探讨某个观念背后的逻辑,那么也不过就是看过了就作罢的毫无意义的浪费钱罢了。而买超过必须意义的东西和吃超过一般水平的东西,更是如此。于是总是看着各种节日集市大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群,然后感觉到一道强大的屏障,把我自己隔开。
各种各样如何规划自己如何用副业赚钱又或者是如何做到消费降级的文章铺天盖地,然而无论是说钱是省出来的还是赚出来的,都没有争执的意义,无非是,对自己来说是省更容易还是赚更容易。
突然在想昨晚老师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之所以拥有奴隶,是为了将他们自己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去用理性参与政治建设,而用奴隶去赚钱则是非自然的行为。那或许也是那个时代极好的设想了。而事实上能够利用对自己来说可能的事物去赚取更多的钱财却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经常有鼓舞人心的故事在说,某某没有选择那条既定安稳的道路,反而坚持自己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后独立出来赚了不少钱。这种范式中的标准有一条是绝对存在的,那就是自己最后能够比自己之前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这种暗示,就像在说,无论你怎么选,总归是只有自己能够赚钱的才是让人敬佩的存在,所谓的让周围不赞同的人改观,又或者是让看轻自己的人打脸,都需要离开自己的那套体系,用大众都认知到的最重要的钱的标准去衡量。也就是做不到“殊途同归”,那就是本不该去尝试的失败者。
而实际上应当做什么,应当是由自己决定的,无论是自己理性的规划还是自己感性的心之所向。而自己的感情,总是需要作为自己是否要去做一件事最高的参考标准。然后让理性在这份指引中开出道路。那也就只有等哪一天,比起现实,而是自己心里认定,不需要那么多钱,反而自己能够活得更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关于初心】从输入到输出

感觉这个博客的主题有一些偏颇了,翻看了一下2016年的那篇,算是明白了什么。 “从输入到输出的意思,源于我接纳知识之后,仅仅停留在接纳的阶段,我疑惑于我没有办法写点什么,我没有评价,我不知道如何去评价。 如果是故事类电影或小说或游戏,我认为每个人想的或做的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