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星期六

重新发现社会



这是我第一次看一本书看到如此地顺遂心意,一度让我警惕到它是否是在刻意迎合我的口味。从中国2008年左右的各种时事到各种旁征博引,让我自愧不如——我根本写不出来这样一篇彷佛概括了我大部分想法的书。
重新发现社会,从头开始了解历史,了解各个学者为了人类社会所争议的思想,了解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为了什么目的而产生的,又需要为了什么目的去再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了解人所聚集起来的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前景。我站在社会学的大门之前,所想的也只有: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下为该书的概述:
第一章 国家与社会
已经集中起来的权力不会由于创造它的那些人的良好愿望而变为无害”——弗里德曼
*这一章主要说明国家是什么,目前中国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状况,以及一些负面预警,国家该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如何形成小国家、大社会的局面以及这种局面的好处。
犬儒主义:没有理想,玩世不恭,冷嘲热讽,对现实不满却又远离政治和社会运动,带着一种自命清醒的虚无主义,从不与强权对抗。约翰 密尔曾经指出,在一个政治压倒一切的社会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容易变成犬儒。对统治者而言,他们并不相信他们所宣讲的那套理论和原则,这些只是维护权力的手段以及镇压反抗的借口;对被统治者而言,当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处于被愚弄被压迫的境地,很容易转而对一切美好的价值失去信息,尤其是在试图反抗又遭到严重的挫折之后。
社会动荡和社会溃败:如今政府反复提到维稳思路,但是目前中国发生大规模动荡的可能并不大,因为人们都在关心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等问题。而可能对社会产生威胁的是社会溃败,最核心的现象是权力的失控,即权力成为不但外界无法约束而且内部也无法约束的力量,而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则表现于潜规则盛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
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政治社会为星状体结构,而公民社会为网状结构。政治社会的情况,中央政府在隔断民间的横向联系后,实际上也将社会的救亡机制一并剔除。若是凡事都指望中央政府,社会自救很难展开,一旦中央政府垮了,整个国家便垮了。那么如何建立起一种制度文化,使社会能够充分自治,可以从容的面对政府危机;能够在此危机中继续自由自我自发自为的生活?
社会分红:国家将从投入社会化企业的资本和土地获得利润。它可以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分红分给消费者,将另一部分作为对社会的再投资”——詹姆斯 米德《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 我们能否建立一个可以实现社会分红的政府,以及需要一场怎样的社会革新?
国家如何做:在政治建设方面还权于民,不仅要受到社会监督,而且要充分放权;在经济建设方面还利于民,政府不再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与民争利;在社会建设方面允许社会成员充分自治和自组织,视社会组织为政府组织之必要救济;在文化建设方面赋予社会充分的创造自由。
契约型国家:政治权力能够在公民间平等的分配。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只是民众授权的社会管理者,管理者并不固定地来自某一集团,必须不断面对民众定期及不定期的问责。政治动力学上的分析表明,在契约型国家,政府系统将不断趋于公正、高效、透明和廉洁。
爱国主义:国家只是全体国民缔约产生的一个组织,是国民用以谋求幸福生活的工具。国家之上主义悖谬的悲剧性在于,为了使整个社会可以生活的更好,人们建立了作为一种手段的国家,但是国家随即盘踞于社会之上,反而使社会不得不开始为国家而存在;同样糟糕的是,谋求同质化的国家必将压垮那些保持特立独行的个人或小群体。(奥尔特加 加赛特《大众的反叛》)爱国的当务之急是爱国民。中国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英雄集团,而是在一个更开放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够人尽其才,能够在他们拥抱世界时不被英雄集团的推崇者们动辄列上汉奸排行榜
思想解放:其一、个体层面,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其二、对制度环境的改善,解决表达自由的问题。(其一、具备独立人格;其二、创造传播思想的公共空间)
第二章 经济与社会
*由于中国的经济基本上是受控于国家权力的,这里的主要缘由还是国家。这一章主要讲述了目前各种由于权力失控造成经济上的不公现象。
财富的非正常流转:(例)
中国在经济暴利和政绩的诱惑下展开的圈地运动。一些地方为了扩大招商,滥征,强征农民集体土地,或者通过压低补偿标准,拖欠、截留、挪用土地补偿安置费等完成权利力寻租,与一些地方政府获得高额土地出让金形成鲜明对比。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所获得的净收益多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城
国企改革期间直接用政治权力将国有资产划拨给内部人并一步到位地实现管理者控股(MBO)。由官员控制并经营着的公共财产在没有民主的条件下搞私有化则很容易变成权贵私有化,中国的资产阶级从来不能说了算,权贵或官僚才是最终说了算的集团(即 权贵资本主义 )。
拥有垄断优势的国企用这种垄断扼杀了国人创业和竞争的起点公平。垄断将社会不断分化为房奴和房主,使绝大数人不得不为天价疲于奔命。
《反垄断法》一方面表现为具体细节粗陋,另一方面反垄断的执行机构又是政府部门,没有更多强调司法的功能,没有为企业与政府的博弈留下更多空间。
国有企业追逐上市,一些政府部门和上市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等股票价格上涨起来通过抛售凭空大发横财,却不顾股市萧条时的中小股民。政府允许那些资质不良的公司上市圈钱,却又要通过打压股市等方式让股民赔钱为垃圾公司挤泡沫,让社会承担企业的业绩风险和政府的政策风险。
慈善:慈善被视为市场分配、政府分配外的第三次分配。可效仿美国可以通过捐款或事实物捐助来抵税的政策,实际上也相当于将原属于政府的财富分配权力交还给社会。-->以及浅谈中国的报恩文化
第三章 物权与税权
物权用于确定哪些财产属于公民,税权用于商定公民为购买政府提供的服务理应支付的价格。
物权:
住所强拆、偷袭毁地的现象即是对公民的物权不尊重的表现。
民法的立法价值取向,分为规范民事活动和规定民事权利。前者是以国家限制为立法方针,防止私权过分庞大;后者则给私权以充分的发展余地,保护并促进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
土地所有权是一切权利的根本。房屋的最大风险并不在于不受国家政策保护,而是在于可能遭受国家行为的侵害。与此相关的法律背景是,2009年春新的《土地管理法》修订案征求意见稿从无偿自动续期变成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
农民一旦有了所有权就会发生土地兼并,就会产生无地农民,所谓市场推动造成两级分化。对此的驳斥:一个人有钱了会乱花掉,但是目前农民丢失土地的主要原因却是行政垄断部门的权力市场化(圈地运动),把钱财委托给了不可靠的人代为保管岂不是更糟糕。当人们群起呼吁必须保卫土地时,只有他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才谈得上誓死保卫什么。
税权:
税收既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获得的报酬,也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格,而税收负担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从这方面来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是一种利益交换、平等互惠的关系。而目前政府有权自定税收章程,就等于承认了政府对纳税人的财产权拥有支配权,等于从根本上否定了宪法所规定的纳税人对合法的个人财产享有的所有权。事实上中国的总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只占7%,其余的93%是没有说清楚的从人民手中获取的税收
中国目前开放的二十多个税种,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的仅有3个,税收行政法规没有明确授权。宪法上也没有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
第四章 从自由到民主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实质上公民自由的来往各个地区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实现民主进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而对民主的优劣以及必要性的探讨、对当前宪政的现状评述、要求和期待。
城乡隔离: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第一步宪法,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然而,1956年、195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国家连续颁发4个限制和控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文件。19581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中国的市场竞争力,来源于中国的低自由、低福利、低人权”——秦晖
宪政和民主的关系:政治学家布隆代尔认为,宪政和民主实际上代表了对人类两种天性的防范与弘扬。宪政所面对的是人性悲观的一面、恶的一面,宪政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度建设约束人类。相反,民主所面对的则是人性乐观的一面、善的一面,民主主义者相信通过民主参与人类将拥有美好未来。
无论实行怎样一种制度,国家必须捍卫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西方民主国家不会因为左派和右派的相互攻击和拆台而分崩离析,便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底线。 而在一个权力失禁、公民无声的无底线社会里,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法律:权力是法无授权即禁止,权利是法无禁止即自由。对权力最有力的约束,对社会最有力的保障,莫过于可兑现的法治。
第五章 开放的传统
*孔子、国学、以及胡适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有关只提倡孔子一人的局限,历史上很多有思想的人物,国学的迷思(任何一个国家只可能通过知识寻求解放,而不是通过国学寻求解放),胡适的相关思想和当前中国进程的合拍之处。

 附原书中的一个问题的回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关于初心】从输入到输出

感觉这个博客的主题有一些偏颇了,翻看了一下2016年的那篇,算是明白了什么。 “从输入到输出的意思,源于我接纳知识之后,仅仅停留在接纳的阶段,我疑惑于我没有办法写点什么,我没有评价,我不知道如何去评价。 如果是故事类电影或小说或游戏,我认为每个人想的或做的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