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星期二
声音的界限
从某次小组讨论“环境噪音”而想到的——
坐电车的时候,首都圈的线路也许感觉不到,越往地方越发安静。也许是中央与地方的区别,也许是中央的外国人太多于是形成了另一种氛围。但不管怎么说,似乎大家会有一种共识,不打扰到其他人是更好的。
就比如,想安静的看口袋书的时候,在旁边那个人总是在整理东西用塑料袋弄出声响,很烦人吧。想闭目养神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婴儿的哭泣声,会惊吓到吧。这种时候,要怎么办才好呢?更进一步,应该制定一个规则,在车上不能发出什么声音吗?看起来这样大家就都可以受惠了,但是什么声音应该被禁止什么声音却禁止不了总是存在争议的。假如说,大家的确都可以遵守这样的规则,于是这样的规则开始执行了,那么没有体验过这些声音的下一辈,又或者是在这样的比较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了比较长时间的人们,就会觉得那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更加微小的声音开始刺耳,需要再把那些声音禁止掉吗?如果再把那些声音禁止掉,从此往复,那就会形成一个完全没有声音的环境。
人要多么小心翼翼,才能不发出一点声音呢?又或者反过来说,人要在这样几乎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的环境下生活,需要多么小心翼翼呢?而这种小心翼翼导致的神经紧绷,如何发泄呢?一个日本人回答说,去唱歌吧。在这么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日本人为什么这么需要卡拉OK,为什么喜欢在居酒屋中喝完酒开始发泄。不仅仅是电车吧,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会注意到“不要给他人添麻烦”的日本人,总会因为过于小心翼翼,于是压抑着自己本来想说想做想展现的东西,努力地变得像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拥有着最佳的“礼仪”的人一样。而达成这样的“标准”人设,也是会有代价的吧。一个地方的压抑需要另一个地方的释放。反而因为存在周五居酒屋这样哪怕变成神经病都没有人管你的把酒言欢的场所,才会导致平时更加卖力地成为一个“标准”的人设。这也是一些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产生了日本人无法交心的印象的原因吧——平时的日本人,因为活的不是他自己的样子,所以没有那么真实。
于是,这种滚雪球一样不断地为了不添麻烦而禁止的行为,让我感到了一丝丝害怕。一旦有了一个人想要设立一个禁止的规则,大家选择默认他的合理性,那么就会导致之后的规则因为有了先例而更加顺理成章。而这其中,总会担心缺少了一个限度。塑料袋的声音很吵,那金属碰撞的声音呢,拉拉链的声音呢。而反过来去想,何必呢?如果这些声音都存在,真的有那么干扰人吗?就比如曾经的绿皮火车的宽容。我能看到这是日本人想去实现的文化,也是一部分中国人想去实现的文化(或者他们更希望把这个叫做文明礼仪),而在我看来,那种喧闹的干什么都可以的绿皮火车也是一种文化,哪一种更好?无法判断。是在这个环境中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同时给他人添了麻烦但是因为他人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体谅了这个人给自己添的麻烦更好,还是在这个环境中大家都宁愿忍着不去做自己想做的可能会给他人添麻烦的事情然后憋着都没有给他人添麻烦更好?每一个群体都会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吧。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群体的选择不适合你,那么比起道德批判谁高谁下,不如换一个群体更加舒适。
而我偏向于,通过冲突,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吧。有另一个例子,大学宿舍里常见的矛盾,一个室友A想睡觉,但是同时另一个室友B在打游戏。一般的认为都是,睡觉比打游戏更重要。但是,为什么不可以认为,打游戏比睡觉更重要呢?换成更加中肯的一对就是,A想安静地呆着,并不一定是想睡觉,也不一定是想学习,还可能是想娱乐比如下象棋什么于是需要安静地动脑,而B想唱歌,此时此刻想唱歌,也并不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悲伤的事情一定要发泄,但是就是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唱歌。这种情况又如何呢?我是无法去评判这种时候就是谁一定要做什么就是比另一个人做什么要更值得的。因为实际上,比起哪一个人的行为更值得去做,更加重要的不应该是,这种情况下两个室友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吗,也就是协商。这一次因为B知道A需要安静所以B决定去卡拉OK,下一次因为A知道B想唱歌所以A决定去图书馆。虽然实际执行起来的确是挺困难的吧,但是如果不尝试去理解对方之后解决问题,只是靠规则的强制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会变得生疏和虚伪吧。
有些遗憾的是,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关心他人的事情,而是只顾着自己没有失去利益就好,就比如如今大城市的形成和伴随着这种进程的人与人之间疏离感的产生。没有人们去参与的制度形成总会有变得越来越离谱的可能性,而能够选择向哪个方向发展的,就只有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感的连接吧。
2019年10月26日星期六
日本的印象
以前看过的动画片,到现在为止,印象最深的不是打斗,不是爱情。而是流淌在时光中的那种微妙的情愫。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着对方走下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因为各种旁人觉得无关紧要的小事而烦恼着。然后总会有人愿意去体谅他人的感情,愿意去尝试用一种不会伤害到对方的方式来开导对方。就像CLANNAD的游戏主界面一样,在阳光下的树荫里,飘荡着温暖的味道。
人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地方风景很好就会留在一个地方的,人做出选择最大的连结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羁绊这个词比牵挂要好用,因为它不代表一种纯粹褒义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磨合最后形成的一种更繁杂的相处模式。与此同时更深的表达是,不一定是发生好事才是有缘分,而是发生了一些事,于是两个人相识相知,也许相互误会过吵过架过程不尽如意,然而还是会选择继续一起生活,这也是一种羁绊。
来到日本这里之后第一感觉是这里真的好小啊。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就会觉得如果不让一下的会相互撞到的吧。也正因此,我才会觉得,在这样狭小的地方,为了让自己和他人能够更加舒心的生活下去,所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及学会避让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比起中国丰厚富饶的土地,这里显得更加多灾多难。而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让人们不会去鼓励一个人独立的强大,而是强调人们只有联合起来,相互支持才能够活下去的重要性。
所有的问题不会直接断定结果,“也许是这样的原因吧”、“也许是这样想的吧”,都是这样柔和的语气。以及一个名词可以表述的内容都会委婉地问一句是否,比如“好坏”总会说成“这样做好吗还是不好呢”。相比于汉语文章通过理性表达的逻辑产生的气势,这里的文章多数总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不小心说“不好意思太难了我不太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开始居然是道歉“抱歉我说的太难了让你难以理解”。突然让我意识到与其评论对方不如改正成自己日语太差更加恰当。同时这也是日本人会首先考虑自己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的表现吧。就像战刻的游戏里,女主半夜听到笛声而起身找到了正在吹笛子的某男主,然后男主发现了停下了笛声,女主会说“真是抱歉我擅自听了你的笛声打扰到你了”,而男主会说“真是抱歉我吹笛子的声音造成你的困扰了”。
这么说来的话,以前我玩男性向的游戏的时候,问女生为什么会喜欢自己,女生总是说,“因为你很善良啊”。我当时就想,这不是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这样说的话么,而主角当真是没有什么特色的一般人啊。然而我现在觉得,日本这边,果然是更加善良啊。会很委婉细腻会去猜测许多然后从来不会说重话不会让人难堪。
这当然是褒贬不一的性格特点。可惜我还没能和日本人玩到深入,没办法去讨论"日本人不好交心"的问题。至少在现在的我来看,这里人们的关系都很融洽。早上在电梯里都会有人相互打招呼,等电梯的时候邻居们还可以聊点日常。看着地图上的地点却怎么也找不到路走不过去的时候,去问过路的人然后居然可以主动带自己去那里。打工的时候觉得自己端不动大杯的饮料然后和店长说了一下,因为一般其他女生员工都能端得起来,本以为就会被辞退了吧,然后没想到居然其他的店员都知道了然后会主动照顾我。晚上11点之后回家,还能遇到骑着自行车的警察,倒是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安全的问题。
各种问题都可以游行自由表达看法,之前在池袋就看到为了让日本的年轻人去投票的人们在街头举着牌子。墙上各个政党的海报贴着“争取每天最多工作8小时”,“细小的声音都能够关注到”之类的宣言。不禁让人觉得这里有人在为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好而努力,变得更加有希望了起来。
在日本已经过了半年了,对于动画反而不再那么有兴趣了,毕竟理解了动画是人们心中理想的表达,而这种理想或多或少来源于现实中的经历。经历了很多东西,然后才能想很多东西,然后才会凝练到作品中。可能我一直寄希望的,是在现实中遇到动画中所描述的那种情感吧。
2019/10/5
附录一些刚来日本感受到的中日差别:
1.房屋规划没有区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一栋栋楼单独的排列,至少两侧都是可以通行的道路。房间距也很小,很可能两户人家的窗户就这么挨着。没有统一的建筑形式,都是各自规划独自建成的一栋楼的样子。很多适合人行的小道,当然可能部分允许车辆通过,但是实际上并不会看到多少车辆。在地图上搜索人行路径时,都是在小路上穿梭,不会像中国一样沿着大马路走很久再拐直角。
2.绿植很重要(緑が大切)。我只看到过一次这个标语,所以忘了出处。小路上不存在像大马路那种的路边树木,但是依然很多自家的植物。从春天一直开到现在的花就有杜鹃,玫瑰,海棠,绣球花,以及一些灌木。有小院子的就种在院子里,没有院子的就摆在门前或者阳台上。
3.求职的信息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实际面试就会存在很多未标明的规则。这点倒是符合日本人一贯讲话很留情面的固有印象。不过也让我觉得在日本找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礼仪的注重,和对于一套固有的仪式的注重。
4.据日本语学校的老师和其他我所遇到的日本人说,日本实际上加班依然很严重。但是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教科书里“平成不况”这样的负面评述,绝对不会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近现代部分。毕竟只有正视问题,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开始吧。
5.男女的差别。虽然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就有所察觉,毕竟男女用语不同。但是实际上所观察到的日本人,就会有很明显的,这是男性,这是女性的仪态/行为的感受。以及职场的男性服装都是西服,女性的服装虽然看起来颜色比较丰富,但是实际上都是一种类型,仿佛数量有限的随机函数的随机结果。不过男性的头发相对于中国长了一些,也会有发型,所以更加好看了。
6.发传单的人真是十分“不给人添麻烦”,不会挡住行人的道路,刚伸出手就会接着收回去,不可能发生硬塞到自己手上的情况。甚至我所遇到的乞丐找人要钱也都是这么“不给人添麻烦”,我一度在想,这样真的能够要到钱吗?(对,日本也有乞丐,并且也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有满是垃圾的路边)
7.版权意识很重。上课的时候,因为没有教科书,老师复印了资料,并且详细说明了这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课后就会回收回去,并没有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我在网上根本找不到日语书籍的电子版。在国立国会找书看的时候,居然是现场看,然后当天需要还回去不外借的形式。
8.邮寄资料。很多东西都会邮寄,比如准考证,或者申请学校的资料。难道不会存在弄丢的情况吗?
人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地方风景很好就会留在一个地方的,人做出选择最大的连结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羁绊这个词比牵挂要好用,因为它不代表一种纯粹褒义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磨合最后形成的一种更繁杂的相处模式。与此同时更深的表达是,不一定是发生好事才是有缘分,而是发生了一些事,于是两个人相识相知,也许相互误会过吵过架过程不尽如意,然而还是会选择继续一起生活,这也是一种羁绊。
来到日本这里之后第一感觉是这里真的好小啊。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就会觉得如果不让一下的会相互撞到的吧。也正因此,我才会觉得,在这样狭小的地方,为了让自己和他人能够更加舒心的生活下去,所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及学会避让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比起中国丰厚富饶的土地,这里显得更加多灾多难。而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让人们不会去鼓励一个人独立的强大,而是强调人们只有联合起来,相互支持才能够活下去的重要性。
所有的问题不会直接断定结果,“也许是这样的原因吧”、“也许是这样想的吧”,都是这样柔和的语气。以及一个名词可以表述的内容都会委婉地问一句是否,比如“好坏”总会说成“这样做好吗还是不好呢”。相比于汉语文章通过理性表达的逻辑产生的气势,这里的文章多数总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不小心说“不好意思太难了我不太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开始居然是道歉“抱歉我说的太难了让你难以理解”。突然让我意识到与其评论对方不如改正成自己日语太差更加恰当。同时这也是日本人会首先考虑自己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的表现吧。就像战刻的游戏里,女主半夜听到笛声而起身找到了正在吹笛子的某男主,然后男主发现了停下了笛声,女主会说“真是抱歉我擅自听了你的笛声打扰到你了”,而男主会说“真是抱歉我吹笛子的声音造成你的困扰了”。
这么说来的话,以前我玩男性向的游戏的时候,问女生为什么会喜欢自己,女生总是说,“因为你很善良啊”。我当时就想,这不是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这样说的话么,而主角当真是没有什么特色的一般人啊。然而我现在觉得,日本这边,果然是更加善良啊。会很委婉细腻会去猜测许多然后从来不会说重话不会让人难堪。
这当然是褒贬不一的性格特点。可惜我还没能和日本人玩到深入,没办法去讨论"日本人不好交心"的问题。至少在现在的我来看,这里人们的关系都很融洽。早上在电梯里都会有人相互打招呼,等电梯的时候邻居们还可以聊点日常。看着地图上的地点却怎么也找不到路走不过去的时候,去问过路的人然后居然可以主动带自己去那里。打工的时候觉得自己端不动大杯的饮料然后和店长说了一下,因为一般其他女生员工都能端得起来,本以为就会被辞退了吧,然后没想到居然其他的店员都知道了然后会主动照顾我。晚上11点之后回家,还能遇到骑着自行车的警察,倒是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安全的问题。
各种问题都可以游行自由表达看法,之前在池袋就看到为了让日本的年轻人去投票的人们在街头举着牌子。墙上各个政党的海报贴着“争取每天最多工作8小时”,“细小的声音都能够关注到”之类的宣言。不禁让人觉得这里有人在为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好而努力,变得更加有希望了起来。
在日本已经过了半年了,对于动画反而不再那么有兴趣了,毕竟理解了动画是人们心中理想的表达,而这种理想或多或少来源于现实中的经历。经历了很多东西,然后才能想很多东西,然后才会凝练到作品中。可能我一直寄希望的,是在现实中遇到动画中所描述的那种情感吧。
2019/10/5
附录一些刚来日本感受到的中日差别:
1.房屋规划没有区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一栋栋楼单独的排列,至少两侧都是可以通行的道路。房间距也很小,很可能两户人家的窗户就这么挨着。没有统一的建筑形式,都是各自规划独自建成的一栋楼的样子。很多适合人行的小道,当然可能部分允许车辆通过,但是实际上并不会看到多少车辆。在地图上搜索人行路径时,都是在小路上穿梭,不会像中国一样沿着大马路走很久再拐直角。
2.绿植很重要(緑が大切)。我只看到过一次这个标语,所以忘了出处。小路上不存在像大马路那种的路边树木,但是依然很多自家的植物。从春天一直开到现在的花就有杜鹃,玫瑰,海棠,绣球花,以及一些灌木。有小院子的就种在院子里,没有院子的就摆在门前或者阳台上。
3.求职的信息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实际面试就会存在很多未标明的规则。这点倒是符合日本人一贯讲话很留情面的固有印象。不过也让我觉得在日本找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礼仪的注重,和对于一套固有的仪式的注重。
4.据日本语学校的老师和其他我所遇到的日本人说,日本实际上加班依然很严重。但是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教科书里“平成不况”这样的负面评述,绝对不会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近现代部分。毕竟只有正视问题,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开始吧。
5.男女的差别。虽然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就有所察觉,毕竟男女用语不同。但是实际上所观察到的日本人,就会有很明显的,这是男性,这是女性的仪态/行为的感受。以及职场的男性服装都是西服,女性的服装虽然看起来颜色比较丰富,但是实际上都是一种类型,仿佛数量有限的随机函数的随机结果。不过男性的头发相对于中国长了一些,也会有发型,所以更加好看了。
6.发传单的人真是十分“不给人添麻烦”,不会挡住行人的道路,刚伸出手就会接着收回去,不可能发生硬塞到自己手上的情况。甚至我所遇到的乞丐找人要钱也都是这么“不给人添麻烦”,我一度在想,这样真的能够要到钱吗?(对,日本也有乞丐,并且也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有满是垃圾的路边)
7.版权意识很重。上课的时候,因为没有教科书,老师复印了资料,并且详细说明了这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课后就会回收回去,并没有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我在网上根本找不到日语书籍的电子版。在国立国会找书看的时候,居然是现场看,然后当天需要还回去不外借的形式。
8.邮寄资料。很多东西都会邮寄,比如准考证,或者申请学校的资料。难道不会存在弄丢的情况吗?
订阅:
博文 (Atom)
【关于初心】从输入到输出
感觉这个博客的主题有一些偏颇了,翻看了一下2016年的那篇,算是明白了什么。 “从输入到输出的意思,源于我接纳知识之后,仅仅停留在接纳的阶段,我疑惑于我没有办法写点什么,我没有评价,我不知道如何去评价。 如果是故事类电影或小说或游戏,我认为每个人想的或做的都是合理的,...
-
太宰站在高楼楼顶,就像生无可恋一般,仰倒下去——从高楼楼顶跃下。 下方则是热闹的世间。 《文豪野犬》的OP开场画面。没有人不认为这是太宰的自杀方法其中之一。穿插着其他动画,太宰仰面从大楼落下,却没有结局。却是动画开场。 或许是被谁救了吧,这样想着,由于他的超能力是拒绝其...
-
日系爱丽丝,总是由相同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引到一个非常不同的关键点,这里,就引到了校园欺凌。 我写的所有评论都是包含剧透的,请安心观看。 爱丽丝的好朋友白兔死了,白兔死之前,一直被红心女王霸凌。 然后爱丽丝也询问过老师...
-
并不是第一次去生涯规划。 然而今天的那一次是真的有些感触了。 也许我就是需要一个人来这么直白的告诉我,我真的想的太多,然而实际却没有深入下去的动力。兴趣很多,说的好听,任何一行刚入门的时候都是简单的。而要把兴趣变成擅长,需要花费多少功夫,如今才深刻体会。 于是看书的时候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