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写完二次元的太宰治之后,就有了想要去全面了解那个三次元的太宰的愿望。然而现实不是动画,现实人物哪有动画角色那样棱角分明,那样着重特色然而弱化常识。
尽管如此我还是应当去写下来的,作为不去把两个太宰治混为一谈的证明,也是这段时间内我读完的那些太宰治作品的总结。
顺带一提,我也只看了太宰作品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1.生平
1.1太宰治出身于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现五所川原市)的名门津岛家,户籍原名津岛修治。由于日本严格的子嗣继承制度,身为排行第六的男孩太宰治在出身时就无缘得到家人的重视。
1.2 1923年太宰进入县立青森中学就读,在《校友志会》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最后的太阁》。之后太宰集结了众多的文学创作伙伴创办了同人志《星空》和《蜃气楼》,担任编辑兼发行人。1926年创办了《青蜓》。
1.3 1927年进入国立弘前高中就读。在学习中,太宰积极参与左翼运动,发表了不少讽刺和批判资本主义的作品。1929年企图服用安眠药自杀未果。1930年与田部阿滋弥同居3日后吞咽安眠药投河自杀,自己被救起,女方死亡。
1.4 1930年 从未学过法文的太宰被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系录取。1934年本应毕业的太宰被告知留级,同时缺乏留级的学费,试图求职却遗憾落选,1935年企图在镰仓自缢,因绳子断了未果。
1.5 1936年因为身体原因患上了药物依赖症,住院期间,妻子小山初代出轨。1937年与小山初代一起去谷川温泉企图服用安眠药自杀未果,回东京后和小山初代分居。
1.6 师傅井伏鳟二为了鼓励太宰从芥川奖失利和与小山初代分别的阴影中走出来,牵线了太宰与石原爱子的婚姻。
1.7 1942年和太田静子相遇,借太田静子的日记创作了《斜阳》。
1.8 1948年6月13日,正好是太宰生日那天,和情人山崎富荣投河身亡。
2.作品
太宰治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含有太宰本人的人生经历和相关心路历程,这造就的印象即如佐藤春夫的评价:“自我意识过剩”。
众所周知的作品《人间失格》中就含有太宰前半生的部分经历和感受,《斜阳》中也刻意把本来是普通母亲的人物塑造成了没落的贵族(参照《斜阳日记》),主角的革命,主角弟弟所思所想的表达,正是太宰治本人想说的那些话。尤其是那篇关于鲁迅的小说《惜别》,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主观认识和鲁迅实际的差别,正如川端凑说“《惜别》中的鲁迅终究不外乎太宰治的‘自我’。”。
对于自身经历的深思和表达或许是太宰最为擅长的事情。刻意这样去做,尝试融入角色,于是深刻体会作品中那些人物的感情。只是去体会的小说中主角的性格若是差别太大,便没有办法套进名为‘太宰’的那个框架中,产生遗憾。毕竟是太宰自己主动选择的作品的内容,一定是会倾向于表达自己所能表达的东西,思考自己能够驾驭的那些东西。
然而太宰能够思考的东西的确是非常深入的。在《人间失格》中的表达的所谓的社会不过就是一个人的看法。在《女学生》中试图以女中学生的自白去思考的人生。虽然告诉了自己某某的缺点却依旧和他相处的不解,以及明明对人有厌恶却依旧笑脸相迎的作态,也是“人”的复杂所在。
3.关于自杀
我一直认为太宰对于自杀的态度,是可以为之亦可以不为之的这种。就像《鱼服记》中的那位女儿,可以选择毫无生趣的延续,也可以选择纵身跳入瀑布中一样。
《斜阳》中主角问那位嗜酒如命的作家“酒好喝吗?”的时候,那作家回答“不好喝”。即便如此,却依然在喝。《人间失格》中主角陈述和他人一起去玩的时候,根本无法像他们一样感受到玩的快乐,即便如此,却装作在玩。《秋风记》中说到没有用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说到了是自己。这些消极的东西组合到一起,就是太宰那微妙的“死也可以,不死也就这样”的心境。
人的心境毕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想法,会开心的想不到死这一说,会悲伤的觉得去死也不错。太宰的作品并不是只有这种悲伤的哀调,也会存在《奔跑吧,梅洛斯》、《维庸之妻》这样活跃风格的作品。只是对于生命积极向上的赞叹,似乎没有。
只读完《人间失格》的人或许会认为原来如此于是太宰之后就去自杀了啊。但是我更加倾向去认为《人间失格》只是作者对于他自己的某一种心境的完全阐述而已,和他之后去做的事情并没有直接关系,更何况《good bye》那篇还没有写完。
坂口安吾写的《太宰治情死考》中也说到,认为太宰治不会是那样一个会为了一个女人去殉情的人,同时没有死去的强烈需要。更加可能的情景推测是那时候喝酒喝多了,然后旁边的女人说去殉情吧,然后就没有拒绝。像太宰其他小说中表达过的,他并不是一个擅长拒绝他人的人。同时,觉得死也不坏。
4.总结
我所表达的依旧也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的作品肯定也都或多或少有自己曾经的经历和感受穿插其中的。只是太宰写作的时候入戏太深,于是能够深入挖掘和体会的,一定是本人的真情实感。这样读者便能更加轻易的去体会这些人的本性或者说是共性的东西。人的心里总会有一些抑郁的纠结的情怀,一旦产生了共鸣,那就是很宏大的力量吧。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
太宰治(《文豪野犬》主角之一)
太宰站在高楼楼顶,就像生无可恋一般,仰倒下去——从高楼楼顶跃下。
下方则是热闹的世间。
《文豪野犬》的OP开场画面。没有人不认为这是太宰的自杀方法其中之一。穿插着其他动画,太宰仰面从大楼落下,却没有结局。却是动画开场。
或许是被谁救了吧,这样想着,由于他的超能力是拒绝其他超能力,所以侦探社里没有人能够救得了他,侦探社外一样没有人能救得了他。没有办法被人救,于是突然响起来太宰说“这样,也不错”。
太宰真的想自杀吗?我认为并没有。太宰很聪明,聪明到这世间几乎没有他预料不到的事,就好象一切都是可选项中的一个,没有新意。他试图去通过在黑帮做事来接近死亡。但是只是接近,因为离死亡更近,就有想要求生的本能,有这种本能,才会让人由衷的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想要活着。
但是这其中真的会有活着的理由吗?并没有,这不是能够靠理性来说服的东西。所以,只是活着而已。
太宰为自己找到了一本《完全自杀手册》而高兴。他试图去试过上述的自杀方法,却从没有成功过。若是以他缜密的思维,当真去做一件事,还能有做不成的吗?所以他高兴的,是找到了更多离死亡更近的方式,却从没有真的考虑如何死成。
对他来说,自然而然的死去也是可以的,自然而然的活着也是可以的,无论怎样的人生都是可以的。也依照他曾经对国木田说的(“追寻正义的话语是一柄利刃。它会去伤害弱者,却并不能保护或拯救谁。”),他并不追求着“正确性”,不会被所谓的正义束缚,也不会因为正义得不到实现,或者说人性总会有阴暗的一面而感到悲愤难安。所以他的世界里,活得游刃有余。但在这种过分的淡定之内,也是一种无趣吧。
就算如此,在黑手党期间,和织田作的友谊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因为有人能够一起安心的说话的这种感受,依旧是作为人的一部分被感受着。织田作,那个想着干涉太宰想法却又不愿违背不干涉他人生活的礼仪,最后还是告诉他一条新的路——去成为救人的一方吧。(“无论哪边都一样的话,就去当一个好人吧。去拯救弱者、守护孤儿吧。就算对你来说,无论是正是邪都没什么大区别……还是那边要好得多啊。”)
其实,我并不明白这里,为什么太宰治就这么认为了,或许并没有道理可言,只是因为他相信了。相信这种行为是非理性的。但是因为是朋友所以愿意相信也是值得的事情吧。但是织田作为什么会这么想的心情(“‘人是为了救赎自己而生、在将要迎来死亡之际便会理解’吗……还真的……是这样呢……”),却直到如今还没有体会。
我所懂的只是太宰治而已。懂得他为什么会那样欢乐,懂得他为什么会那样悲伤。他知道掩饰,知道如何获得真正的利益,然后运用他的才能去带领他人走向他认为理想(能够救人)的未来,然后矛盾着无法忍受平淡,尽情多事的一面。那是他的人生,我很欣赏的人生。
《文豪野犬》其实算不上很好的群像剧,因为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不过3位而已。其中太宰和乱步都算是能力超神的人物。离开他们两个,侦探社一群人似乎什么都做不成——快刻画成这种印象了。“如果是我的话就不会这样做。”太宰的这句话成了非常帅气的宣言,却也暴露了作者忘掉的反面——人并不都是一样的,所以存在出其不意或是因为文化不同导致的不同行为都有合理性。
开头说,也是漫画中情节表述的,太宰受伤了只能去医院。而在55minutes中,却出现了太宰意外被杀死,却被救了的情节。(在进行心脏复苏的时候,从心跳恢复开始,到血液流到大脑为止,这一瞬间的时间,因为心跳还在所以处于“濒死”状态,治愈异能还可以使用,同时,大脑依旧处于停止状态,太宰的异能无效化也不会碍事。这之间的时间差,大概是0.5秒。)这似乎是给予了太宰唯一的弱点最佳的弥补。不见得是好事,一个人太完美了就失去了真实。
而我想着重在本文说的,也已经说过的,就是基于前面一篇没有表明的太宰治的自杀气质——这种自杀却实际没有去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死亡来临的时候——
“终于,这一天来了吗。”太宰笑着说到,“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大不了。”
下方则是热闹的世间。
《文豪野犬》的OP开场画面。没有人不认为这是太宰的自杀方法其中之一。穿插着其他动画,太宰仰面从大楼落下,却没有结局。却是动画开场。
或许是被谁救了吧,这样想着,由于他的超能力是拒绝其他超能力,所以侦探社里没有人能够救得了他,侦探社外一样没有人能救得了他。没有办法被人救,于是突然响起来太宰说“这样,也不错”。
太宰真的想自杀吗?我认为并没有。太宰很聪明,聪明到这世间几乎没有他预料不到的事,就好象一切都是可选项中的一个,没有新意。他试图去通过在黑帮做事来接近死亡。但是只是接近,因为离死亡更近,就有想要求生的本能,有这种本能,才会让人由衷的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想要活着。
但是这其中真的会有活着的理由吗?并没有,这不是能够靠理性来说服的东西。所以,只是活着而已。
太宰为自己找到了一本《完全自杀手册》而高兴。他试图去试过上述的自杀方法,却从没有成功过。若是以他缜密的思维,当真去做一件事,还能有做不成的吗?所以他高兴的,是找到了更多离死亡更近的方式,却从没有真的考虑如何死成。
对他来说,自然而然的死去也是可以的,自然而然的活着也是可以的,无论怎样的人生都是可以的。也依照他曾经对国木田说的(“追寻正义的话语是一柄利刃。它会去伤害弱者,却并不能保护或拯救谁。”),他并不追求着“正确性”,不会被所谓的正义束缚,也不会因为正义得不到实现,或者说人性总会有阴暗的一面而感到悲愤难安。所以他的世界里,活得游刃有余。但在这种过分的淡定之内,也是一种无趣吧。
就算如此,在黑手党期间,和织田作的友谊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因为有人能够一起安心的说话的这种感受,依旧是作为人的一部分被感受着。织田作,那个想着干涉太宰想法却又不愿违背不干涉他人生活的礼仪,最后还是告诉他一条新的路——去成为救人的一方吧。(“无论哪边都一样的话,就去当一个好人吧。去拯救弱者、守护孤儿吧。就算对你来说,无论是正是邪都没什么大区别……还是那边要好得多啊。”)
其实,我并不明白这里,为什么太宰治就这么认为了,或许并没有道理可言,只是因为他相信了。相信这种行为是非理性的。但是因为是朋友所以愿意相信也是值得的事情吧。但是织田作为什么会这么想的心情(“‘人是为了救赎自己而生、在将要迎来死亡之际便会理解’吗……还真的……是这样呢……”),却直到如今还没有体会。
我所懂的只是太宰治而已。懂得他为什么会那样欢乐,懂得他为什么会那样悲伤。他知道掩饰,知道如何获得真正的利益,然后运用他的才能去带领他人走向他认为理想(能够救人)的未来,然后矛盾着无法忍受平淡,尽情多事的一面。那是他的人生,我很欣赏的人生。
《文豪野犬》其实算不上很好的群像剧,因为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不过3位而已。其中太宰和乱步都算是能力超神的人物。离开他们两个,侦探社一群人似乎什么都做不成——快刻画成这种印象了。“如果是我的话就不会这样做。”太宰的这句话成了非常帅气的宣言,却也暴露了作者忘掉的反面——人并不都是一样的,所以存在出其不意或是因为文化不同导致的不同行为都有合理性。
开头说,也是漫画中情节表述的,太宰受伤了只能去医院。而在55minutes中,却出现了太宰意外被杀死,却被救了的情节。(在进行心脏复苏的时候,从心跳恢复开始,到血液流到大脑为止,这一瞬间的时间,因为心跳还在所以处于“濒死”状态,治愈异能还可以使用,同时,大脑依旧处于停止状态,太宰的异能无效化也不会碍事。这之间的时间差,大概是0.5秒。)这似乎是给予了太宰唯一的弱点最佳的弥补。不见得是好事,一个人太完美了就失去了真实。
而我想着重在本文说的,也已经说过的,就是基于前面一篇没有表明的太宰治的自杀气质——这种自杀却实际没有去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死亡来临的时候——
“终于,这一天来了吗。”太宰笑着说到,“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大不了。”
2017年10月4日星期三
Bungo Stray Dogs
其一(内容)
-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加入港口黑帮吗?
- 暴力与死亡,本能与欲望,离这些东西越近,越能触碰到人的本质,我以为这样一来就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 然而,
- 这种理由是找不到的。无论是杀人还是救人,超乎预料的事情是没有的。
- 这世上没有能够填补我孤独的东西。
- 这里有一个自身被追杀却被一群伙伴求助的人的故事。
- 这里有一个从没有被师傅认同过一心想要师傅赞同的人的故事。
- 这里有一个期望过上和平的生活却因为收养的孩子们被杀转而去复仇的人故事。
- 这里的故事,如你所见,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桥段呢。
- 就算如此,我仍然觉得吸引人的理由是什么呢?
- 太宰治的自杀气质吧。(加上漂亮的脸和耍帅的动画表现。)
- 这样一想有点类似的大概就是《绝望先生》里的主角系色望了吧。唔,太宰并不是绝望的气质。
- 似乎有些不同的是太宰在活着,仅仅是因为想继续去找理由活着,就算如此,他亦选择和这个现世去建立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策划应当做的事。
- 在他看来的世界,生死没有什么区别,亦没有对错也不分善恶。只是他的朋友告诉他,如果善恶都可以的话,去做善的事情。太宰这么认同了的原因,一方面是弥补这是他朋友自己期待的生活却无法去完成的遗憾,一方面是活着的意义当真没有答案(那么听从自己重要的朋友的话是个不错的选择)。
- 虽然中岛敦是主线人物,但是刻画的最精彩的故事仍然属于太宰治。若是从重要到不重要开始列人物的话,那么顺序是太宰治、中岛敦、芥川龙之介、其他。
- 就像曾经的《黑猫》一样,尽管抄袭(或者借鉴)了各大桥段,然而相比于那种长篇连载的动画,剧情更加的紧凑,并且有大量反转或者新事物,于是仍然是我喜欢的动画。
- 毕竟所看的东西越来越多,写出自己认为新鲜的更加猜不到结局的故事也是越来越困难的事情,若是这么说的话,能够将明知道经历过的事情写的想让人继续愿意经历一遍也是非常厉害的。而《文豪野犬》各个人物的性格反差和特点突出做的很好,各个人物的穿插剧情设计分量也很合理。新人物加入不突兀,也让整个世界刻画瞬间宏大了起来。
- 第一季 dilidili上即可观看
- 第二季 http://myself-bbs.com/thread-41509-1-1.html
- 相关介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8%B1%AAStray_Dogs
- 第一季ED歌词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95721496884476285.html
- 因为B站没有片源,导致明明很想看却还是拖到现在才补完。之前逛淘宝的时候看见太宰治的衣服非常帅气就买了,然后才开始看文豪,之后便开始赞叹原来自己真有眼光,还是非常喜欢太宰治这个人的。
- 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的心境的,我想我带入的那个仅仅是太宰治而已。我理解的也只有那种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的心情吧。有些人很喜欢织田作,可惜这样的剧情我看来实在太多,预想了太多遍的结局果然就不再心怀敬意了吗?
- 而且,stray dog是流浪犬,那三人的干杯,总觉得怀有一种自嘲的意味。而伴随着观众弹幕野犬的干杯,就转而变成了非常喜欢这部动画的意思了。
2017年6月11日星期日
做我的奴隶
人是可以驯服的。
(我相信这句话,虽然我不是社会学的学生然而很想就这句话做调研。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就这件事再次做结果陈述。)
就像电影中那个原本生活平平淡淡的女主,却选择走上了sm(施虐与受虐)的道路一样。有人说那是她天生就有m的属性,而我觉得,先天或者后天这个没办法说清楚,但是任何人都有能够被奴役的潜在特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区别不过是在于,一个是被动进入了受害的状态,一个是主动进入。可是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好奇想体验新奇的事物,却落到了一个陷阱,通过鞭打、捆绑等行为造成伤害,然后通过一点温暖造就依赖,如此以往的驯化呢。(如果一个人因为不愿意关门被偷了,那个小偷仍然是小偷啊。)一部分人说因为开始是那个人自由选择的,然后结果是那个人落到这个圈子中不愿意离开,所以整个过程就是自由的他人无权去干涉的。然而却忘了,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是本人本来想接受的。
因为了解过一点心理学,所以更加害怕通过行为控制心理的行为。因为一个人的理智不会强大到什么心理问题都能够解决。
我能够理解这种状态下的心理和生理快感,却不能认同它应当存在。基于道德。人人生而平等。我不认同一个主动或者被动进入被虐待的环境中的人应当长期以往的被他们认为的“好”而选择去漠视。就如一个本来的奴隶本来没有体会过更好的生活而因为奴隶主突然的一点恩惠而感激涕零。
于此同时,我对于18岁就成年的看法也持有怀疑。何况如今大学生22岁才脱离大学进入社会。一个人连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没有弄清楚,连自己周围是个什么样的环境都没有弄清楚,简而言之连自己的三观都没有大体形成,为什么仅仅因为这个人18岁就可以作为他成人的标志并且就不去对他的行为作出指正?
因为想表达对此电影表述的sm的震撼之情,在知乎上查过答案,然而说什么的都有。也看过不少故事。看过有s影响到m的正常生活导致m怀疑自我的,看过有高中生少女因为依赖感不顾自残的。有人认为这些都不是正常的sm圈,然而这些为数不少也只能被算作因为sm才会产生的东西。如果一味的纵容说sm存在,却对这些行为视而不见的话,会对当事人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因为缺爱,因为好奇,因为对方恰好是自己喜欢的人,因为这些各种各样却不是因为sm本身的原因而进入的人,无法认为他们真的能够心理强大到不受这种驯化的影响,然而他们却会陷进去造成生理或心理伤害,可能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于此同时更可能会丧失掉看见更大的世界的能力和机会。
这也是第一次我对相对主义感受到了如此恐慌。这不是他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而是是否应当去做的问题。
(纪念第一次看三级片,这电影太恶心,以后不会再想看了)
(我相信这句话,虽然我不是社会学的学生然而很想就这句话做调研。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就这件事再次做结果陈述。)
就像电影中那个原本生活平平淡淡的女主,却选择走上了sm(施虐与受虐)的道路一样。有人说那是她天生就有m的属性,而我觉得,先天或者后天这个没办法说清楚,但是任何人都有能够被奴役的潜在特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区别不过是在于,一个是被动进入了受害的状态,一个是主动进入。可是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好奇想体验新奇的事物,却落到了一个陷阱,通过鞭打、捆绑等行为造成伤害,然后通过一点温暖造就依赖,如此以往的驯化呢。(如果一个人因为不愿意关门被偷了,那个小偷仍然是小偷啊。)一部分人说因为开始是那个人自由选择的,然后结果是那个人落到这个圈子中不愿意离开,所以整个过程就是自由的他人无权去干涉的。然而却忘了,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是本人本来想接受的。
因为了解过一点心理学,所以更加害怕通过行为控制心理的行为。因为一个人的理智不会强大到什么心理问题都能够解决。
我能够理解这种状态下的心理和生理快感,却不能认同它应当存在。基于道德。人人生而平等。我不认同一个主动或者被动进入被虐待的环境中的人应当长期以往的被他们认为的“好”而选择去漠视。就如一个本来的奴隶本来没有体会过更好的生活而因为奴隶主突然的一点恩惠而感激涕零。
于此同时,我对于18岁就成年的看法也持有怀疑。何况如今大学生22岁才脱离大学进入社会。一个人连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没有弄清楚,连自己周围是个什么样的环境都没有弄清楚,简而言之连自己的三观都没有大体形成,为什么仅仅因为这个人18岁就可以作为他成人的标志并且就不去对他的行为作出指正?
因为想表达对此电影表述的sm的震撼之情,在知乎上查过答案,然而说什么的都有。也看过不少故事。看过有s影响到m的正常生活导致m怀疑自我的,看过有高中生少女因为依赖感不顾自残的。有人认为这些都不是正常的sm圈,然而这些为数不少也只能被算作因为sm才会产生的东西。如果一味的纵容说sm存在,却对这些行为视而不见的话,会对当事人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因为缺爱,因为好奇,因为对方恰好是自己喜欢的人,因为这些各种各样却不是因为sm本身的原因而进入的人,无法认为他们真的能够心理强大到不受这种驯化的影响,然而他们却会陷进去造成生理或心理伤害,可能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于此同时更可能会丧失掉看见更大的世界的能力和机会。
这也是第一次我对相对主义感受到了如此恐慌。这不是他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而是是否应当去做的问题。
(纪念第一次看三级片,这电影太恶心,以后不会再想看了)
2017年5月23日星期二
生涯规划
并不是第一次去生涯规划。
然而今天的那一次是真的有些感触了。
也许我就是需要一个人来这么直白的告诉我,我真的想的太多,然而实际却没有深入下去的动力。兴趣很多,说的好听,任何一行刚入门的时候都是简单的。而要把兴趣变成擅长,需要花费多少功夫,如今才深刻体会。
于是看书的时候就会想,作者写了这一本《康德》,是究竟研究了康德多久才能总结成这样的一本书。于是听歌的时候就会想,这个人又是实践了多少次,才能够把这一首歌做出来。哪怕我对这些感兴趣,我冠冕堂皇地说着感兴趣,可是我实际上在这些地方付出了多少。是啊,我的确相对于门外汉而言懂得很多,可是这种程度上的懂得,在实际做这行的人眼中算得了什么。
我仍然有时间去玩许多手机游戏、仍然有空闲去刷知乎、仍然会去和他人聊天。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我真的能够投入多少精力,然后又能够多认真的坚持不去被这些短暂的欢愉耽误呢。
其实开始写博客之后也逐渐有感觉,并不是自己看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写出一段理解出来,所以从输入到输出,真的是输入很多,才能有一点自认为可以见得了人的东西。 所以真的需要的是潜心去做事情了。
从今天开始。
然而今天的那一次是真的有些感触了。
也许我就是需要一个人来这么直白的告诉我,我真的想的太多,然而实际却没有深入下去的动力。兴趣很多,说的好听,任何一行刚入门的时候都是简单的。而要把兴趣变成擅长,需要花费多少功夫,如今才深刻体会。
于是看书的时候就会想,作者写了这一本《康德》,是究竟研究了康德多久才能总结成这样的一本书。于是听歌的时候就会想,这个人又是实践了多少次,才能够把这一首歌做出来。哪怕我对这些感兴趣,我冠冕堂皇地说着感兴趣,可是我实际上在这些地方付出了多少。是啊,我的确相对于门外汉而言懂得很多,可是这种程度上的懂得,在实际做这行的人眼中算得了什么。
我仍然有时间去玩许多手机游戏、仍然有空闲去刷知乎、仍然会去和他人聊天。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我真的能够投入多少精力,然后又能够多认真的坚持不去被这些短暂的欢愉耽误呢。
其实开始写博客之后也逐渐有感觉,并不是自己看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写出一段理解出来,所以从输入到输出,真的是输入很多,才能有一点自认为可以见得了人的东西。 所以真的需要的是潜心去做事情了。
从今天开始。
康德
(牛津通识读本全文白话,看完后终于比之前那本《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理解的要清晰一点。所以以下仅作该书的观点摘录。 )
1.生平
2.康德思想的背景
莱布尼茨的“唯理论”:
单子:无广延、无部分,是各自彻底孤立的。和灵魂类似,具有知觉和欲望。这世界由无穷多的单子构成,每一单子凭借其知觉反映全宇宙,每一单子就是反映万物的一个不同“观点” 。同一宇宙由于所处“观点”不同,就反映出不同的面貌,形成每一单子独特的“质”。世上没有两个单子完全相同。由于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有分别(无机物,动物,人...)。
休谟的“经验论”:
每个思想的内容必须来源于证实它的经验,只有借助为信念提供保证的感觉“印象”,信念才能被确立为真。但是为自身证实一切事物的唯一经验就是自身的经验。
矛盾:
休谟认为必然性只属于思想且仅仅反映了“观念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存在着实在必然性这一信念之上的。
任何形而上学的命题都是分析的(相对于综合的),如果要为客观知识提供基础,形而上学是必要的。(形而上学:第一定理)
哲学的首要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康德:
可能经验:客体是客观的,但是其特征是观点所给予的,正是通过观点它们才能被认识。
我只能对我所经验的世界拥有先天知识。先天知识为经验性的发现提供支撑,但它也从经验发现中获得内容。
3.先验演绎
问题:综合的先天知识如何可能?
论证:
1`.主观演绎:认识论。知性是什么以及在做判断时如何起作用
2`.客观演绎:确立先天知识的内容。经验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知识来源:感性(直觉能力)和知性(概念能力)
对经验论的否定:经验能为概念的应用提供根据,因为它已经包含一个概念。而感觉不包括概念也不为判断提供依据,所以经验论者混淆了经验和感觉。
基本的概念叫做“范畴”。
范畴的主观演绎:世界必须以一种让我们能够接受这些原则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自我意识要求世界必须看起来符合范畴。
怀疑论者的反驳:思想的主观条件怎样才能具有客观有效性?
直觉形式:时间、空间。
数学真理为先天综合真理:只有空间进入了感知的本质,才存在空间的先天知识。
时间是所有感性的普遍形式。所以范畴必须在时间中首先得到应用,并且相应的被决定。
统觉的先验统一(自我意识):意识统一通过时间到主体统一
经验的类比:
对变化的所有解释都要求设定一种不变的实体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使我们的经验性判断具有客观有效性的条件
4.幻相的逻辑
运用不当,知性会产生幻相。
纯知性概念永远不允许先验的应用,总是只允许经验的运用。
4.1理性心理学
4.2宇宙论
4.3神学
5.绝对律令
《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研究“实践理性”。存在一种方式来运用我们的理性能力,康德认为这种运用的目标是义务。
我们能够客观的知道该做什么吗?
自由的二律背反:
发生在自然秩序中的每一个变化都有原因(分析论的原则),同时,我视我自己为我的行为的发起者,在不受外力约束的情况下,同时导致那些行为的发生。如果我的行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与自然中的每个是件都受制于因果必然性这一观点相悖。反之,如果不是自然的一部分,我的行为就处在因果关系之外,我的意志就不是自然世界任何事件的发起者。
自由属于先验。
假设律令和绝对律令:
假设律令不与真正的理性律令相符。不从属与义务。
实践理性:绝对律令如何可能?
道德只能通过绝对律令来表述。
绝对律令原则:
1`.只根据那个我同时想要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去行动。
2`.在行动时总是将人当作目标,永不把人仅当作手段,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3`.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普遍的立法意志。
出于爱或者同情的善良,或仅仅是出于偏好秩序而与人为善,这是无比美好的,但是这还不能成为真正的道德准则。
6.美与设计
《判断力批判》美学著作
鉴赏力的二律背反:审美判断不能同时既是审美的(主观经验表达)又是一种判断(宣称普遍的同意)。
通过那些同时允许进行思辨的感官(视觉和听觉)才能获得审美愉悦。
想象力在概念和直觉的“综合”中处于中心地位。
想象力能够进行不确定的综合。这种统一的经验带来的愉悦属于理性的综合。
含目的性:超验的。
7.启蒙与律法
批判哲学:考察思维结构。通过这种结构,什么能被证实什么不能被证实。
启蒙:人类摆脱自我强加的不成熟状态而获得解放。
不成熟状态:不在于缺乏理解力,而是缺少在没有其他人帮助下利用理解力的决心和勇气。
《正义的形而上学要素》政治哲学的基础并未建立。
社会契约:以它为基础,一种保障民权因而完全合法的宪法才有根据,一个社会共同体才能建立。 每个公民对于每次法律都拥有绝对的否定权。但是他只有在能够不同意这项法律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否定权。
人在政治思维背景下具有三个突出特征:责任性、自我立法的力量、以其自身为目的的天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因此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政治秩序的基础。
如果一个行为尊重他人的自由,并且不是偶然而是根据原则,这个行为就是正义的。
自由(独立于他人意志的约束),只要它根据某种普遍法则而与其他所有人享有的自由共存,它就是每个人因生而为人所享有的唯一而最初的权利。(古典自由注意基础)
共和政体:代议制政府。只有适合投票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公民。
分权:立法、司法、行政权。
私有财产是理性主体的自主性和自我身份在客观世界中得到实现的工具。
1.生平
2.康德思想的背景
莱布尼茨的“唯理论”:
单子:无广延、无部分,是各自彻底孤立的。和灵魂类似,具有知觉和欲望。这世界由无穷多的单子构成,每一单子凭借其知觉反映全宇宙,每一单子就是反映万物的一个不同“观点” 。同一宇宙由于所处“观点”不同,就反映出不同的面貌,形成每一单子独特的“质”。世上没有两个单子完全相同。由于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有分别(无机物,动物,人...)。
休谟的“经验论”:
每个思想的内容必须来源于证实它的经验,只有借助为信念提供保证的感觉“印象”,信念才能被确立为真。但是为自身证实一切事物的唯一经验就是自身的经验。
矛盾:
休谟认为必然性只属于思想且仅仅反映了“观念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存在着实在必然性这一信念之上的。
任何形而上学的命题都是分析的(相对于综合的),如果要为客观知识提供基础,形而上学是必要的。(形而上学:第一定理)
哲学的首要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康德:
可能经验:客体是客观的,但是其特征是观点所给予的,正是通过观点它们才能被认识。
我只能对我所经验的世界拥有先天知识。先天知识为经验性的发现提供支撑,但它也从经验发现中获得内容。
3.先验演绎
问题:综合的先天知识如何可能?
论证:
1`.主观演绎:认识论。知性是什么以及在做判断时如何起作用
2`.客观演绎:确立先天知识的内容。经验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知识来源:感性(直觉能力)和知性(概念能力)
对经验论的否定:经验能为概念的应用提供根据,因为它已经包含一个概念。而感觉不包括概念也不为判断提供依据,所以经验论者混淆了经验和感觉。
基本的概念叫做“范畴”。
范畴的主观演绎:世界必须以一种让我们能够接受这些原则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自我意识要求世界必须看起来符合范畴。
怀疑论者的反驳:思想的主观条件怎样才能具有客观有效性?
直觉形式:时间、空间。
数学真理为先天综合真理:只有空间进入了感知的本质,才存在空间的先天知识。
时间是所有感性的普遍形式。所以范畴必须在时间中首先得到应用,并且相应的被决定。
统觉的先验统一(自我意识):意识统一通过时间到主体统一
经验的类比:
对变化的所有解释都要求设定一种不变的实体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使我们的经验性判断具有客观有效性的条件
4.幻相的逻辑
运用不当,知性会产生幻相。
纯知性概念永远不允许先验的应用,总是只允许经验的运用。
4.1理性心理学
4.2宇宙论
4.3神学
5.绝对律令
《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研究“实践理性”。存在一种方式来运用我们的理性能力,康德认为这种运用的目标是义务。
我们能够客观的知道该做什么吗?
自由的二律背反:
发生在自然秩序中的每一个变化都有原因(分析论的原则),同时,我视我自己为我的行为的发起者,在不受外力约束的情况下,同时导致那些行为的发生。如果我的行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与自然中的每个是件都受制于因果必然性这一观点相悖。反之,如果不是自然的一部分,我的行为就处在因果关系之外,我的意志就不是自然世界任何事件的发起者。
自由属于先验。
假设律令和绝对律令:
假设律令不与真正的理性律令相符。不从属与义务。
实践理性:绝对律令如何可能?
道德只能通过绝对律令来表述。
绝对律令原则:
1`.只根据那个我同时想要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去行动。
2`.在行动时总是将人当作目标,永不把人仅当作手段,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3`.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普遍的立法意志。
出于爱或者同情的善良,或仅仅是出于偏好秩序而与人为善,这是无比美好的,但是这还不能成为真正的道德准则。
6.美与设计
《判断力批判》美学著作
鉴赏力的二律背反:审美判断不能同时既是审美的(主观经验表达)又是一种判断(宣称普遍的同意)。
通过那些同时允许进行思辨的感官(视觉和听觉)才能获得审美愉悦。
想象力在概念和直觉的“综合”中处于中心地位。
想象力能够进行不确定的综合。这种统一的经验带来的愉悦属于理性的综合。
含目的性:超验的。
7.启蒙与律法
批判哲学:考察思维结构。通过这种结构,什么能被证实什么不能被证实。
启蒙:人类摆脱自我强加的不成熟状态而获得解放。
不成熟状态:不在于缺乏理解力,而是缺少在没有其他人帮助下利用理解力的决心和勇气。
《正义的形而上学要素》政治哲学的基础并未建立。
社会契约:以它为基础,一种保障民权因而完全合法的宪法才有根据,一个社会共同体才能建立。 每个公民对于每次法律都拥有绝对的否定权。但是他只有在能够不同意这项法律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否定权。
人在政治思维背景下具有三个突出特征:责任性、自我立法的力量、以其自身为目的的天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因此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政治秩序的基础。
如果一个行为尊重他人的自由,并且不是偶然而是根据原则,这个行为就是正义的。
自由(独立于他人意志的约束),只要它根据某种普遍法则而与其他所有人享有的自由共存,它就是每个人因生而为人所享有的唯一而最初的权利。(古典自由注意基础)
共和政体:代议制政府。只有适合投票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公民。
分权:立法、司法、行政权。
私有财产是理性主体的自主性和自我身份在客观世界中得到实现的工具。
2017年5月13日星期六
天作之合
很久之前通关了4人线加隐藏线。
由于最近看了一部《玩命直播》,然后莫名其妙的想起来了这游戏。同样的女主,因为一直喜欢一个人,然后却因为那个人不喜欢她,在某天突然明白了这个真相之后,便开始了一段崭新的旅途。相似点也就是这个吧。
短短7天,就和一个人相知然后决定了终身,这份情景总觉得只有在梦中才会更加的合情合理。毕竟除去游戏中表现的一个男主应有的个性特征外,一个人总归是有无数种属性的结合体。而所谓天作之合的意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天生一对。想想总觉得可能性很低,而且除此之外,成为天作之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首先,要相遇!
所以玛丽苏啊司马丽苏,这份好运气,也就只有游戏中来体会一下了。
接下来开始剧透。
1.胡拓
第一个攻略的人,也是最搞笑的一个(当然是我认为)。
一开始就喜欢上一个人总觉得不靠谱,于是通过误会相识,没想到是个有钱人。
哪怕是不太完美的结局,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给了女主,也真是够喜欢的。
毒舌少年啊。存在感有点低。恩,我也忘了。
时隔两个月,想了一下自己记住的是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和最另类的。而特别的温柔,特别的毒舌这种大多数乙女向游戏中男主均有的特质,反而不是那么深刻了。
由于最近看了一部《玩命直播》,然后莫名其妙的想起来了这游戏。同样的女主,因为一直喜欢一个人,然后却因为那个人不喜欢她,在某天突然明白了这个真相之后,便开始了一段崭新的旅途。相似点也就是这个吧。
短短7天,就和一个人相知然后决定了终身,这份情景总觉得只有在梦中才会更加的合情合理。毕竟除去游戏中表现的一个男主应有的个性特征外,一个人总归是有无数种属性的结合体。而所谓天作之合的意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天生一对。想想总觉得可能性很低,而且除此之外,成为天作之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首先,要相遇!
所以玛丽苏啊司马丽苏,这份好运气,也就只有游戏中来体会一下了。
接下来开始剧透。
1.胡拓
第一个攻略的人,也是最搞笑的一个(当然是我认为)。
一开始就喜欢上一个人总觉得不靠谱,于是通过误会相识,没想到是个有钱人。
哪怕是不太完美的结局,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给了女主,也真是够喜欢的。
2.颜玉卿
嘛,妻管严!
看图好了。
我觉得这个人黑了。尤其是最后的一个选项。
小九想修炼提升一个等级,可是伴随而来的是容貌永久性的发生变化,而且还有一定可能死亡的风险。修炼之后,便可以打败现在的大哥,成为堂主,可是如果不修炼,将不可以继续待在唐门。
于是,如果女主阻止他修炼,那么就可以得到颜值最高的小九,此时的小九已经和唐门无关了。如果女主让他去修炼,那么就是被迫嫁给了相貌丑陋的唐门门主,而且女主问如果不嫁呢,那么小九说有势力不嫁也得嫁。
其一,明明是给他人鼓励的选择,最后却没有选择自己所嫁之人的权利。而让小九放弃他曾经执念想得到的,真的好吗?
其二,这个其实是在表现看脸,脸越好结局越好咯?
4.二师兄
5.华城。毒舌少年啊。存在感有点低。恩,我也忘了。
时隔两个月,想了一下自己记住的是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和最另类的。而特别的温柔,特别的毒舌这种大多数乙女向游戏中男主均有的特质,反而不是那么深刻了。
2017年4月7日星期五
全部成为F
常常有人说三观不和,或者说希望去寻找一个三观相似的伙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去接纳不同的意见,或者认为想法不一样,就会吵起来罢了。大部分的人,基本都是在属于自己的三观的小圈子里活着,被相似的人追捧着“你说的对”,然后陶醉其中,被观点不同的人敷衍着“你说的对”,然后依旧被当作好朋友。
我依然认为会存在这样一类聪明的人,能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也能理解他人的价值观念,并且在内心模拟了这样一种他人的无法否定为错误的观念,也无法干扰到自己本来的想法。就这样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任何人的想法都有其合理性,如此坚定的活下去。比如犀川教授。
于是第五集,犀川教授会和萌绘吵架,因为他坚持说着自己的意见,可是在萌绘的心里,似乎只能认定自己想的是对的却无法去理解那个天才少女。可是我依然会喜欢萌绘,哪怕她知道教授和她想的不一样,也不会对他们的关系产生任何困扰。
这的确是巧妙的推理,哪怕我猜到了全F,我依旧没有去猜到会有一个int32的时间bug。同时这也是一部能够讲述哲学入门的动漫,没有一部动漫,会把一个人的观念塑造的如此独特,那3个主角,各自都有各自的三观,然后产生的分歧就是看点。其中萌绘代表的就是大众观念,而犀川教授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想法却能体会他人的少数人,而那个天才少女四季,代表着无视法律和道德极端表现拥有自由的少数人。
最后四季没有被抓到,不得不说让人感到很欣慰,因为在作者的笔下,并不是某一种被大众称之为异类的观点,就需要受到处置的。思想的碰撞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我喜欢作者的这种对于观点的宽容。
我依然认为会存在这样一类聪明的人,能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也能理解他人的价值观念,并且在内心模拟了这样一种他人的无法否定为错误的观念,也无法干扰到自己本来的想法。就这样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任何人的想法都有其合理性,如此坚定的活下去。比如犀川教授。
于是第五集,犀川教授会和萌绘吵架,因为他坚持说着自己的意见,可是在萌绘的心里,似乎只能认定自己想的是对的却无法去理解那个天才少女。可是我依然会喜欢萌绘,哪怕她知道教授和她想的不一样,也不会对他们的关系产生任何困扰。
这的确是巧妙的推理,哪怕我猜到了全F,我依旧没有去猜到会有一个int32的时间bug。同时这也是一部能够讲述哲学入门的动漫,没有一部动漫,会把一个人的观念塑造的如此独特,那3个主角,各自都有各自的三观,然后产生的分歧就是看点。其中萌绘代表的就是大众观念,而犀川教授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想法却能体会他人的少数人,而那个天才少女四季,代表着无视法律和道德极端表现拥有自由的少数人。
最后四季没有被抓到,不得不说让人感到很欣慰,因为在作者的笔下,并不是某一种被大众称之为异类的观点,就需要受到处置的。思想的碰撞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我喜欢作者的这种对于观点的宽容。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电影综述(我只想提出问题)
当人们在谈论或者评判一个电影好坏的时候,他们是以什么根据去评价的?
我没有学过电影专业的相关知识,要说最近看的专业书籍,也不过是三年前好奇的时候看的一本艺术手法,说实话,目前已经没有印象了。同时,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的影评人,而从专业角度去说分镜什么的,大部分人想必也不会懂。那么对于大众而言,一部电影的好坏,究竟是怎样去判断的呢。同时,为什么会存在所谓的精彩的影评,什么样的影评叫做精彩的呢。(如果说,影评说出了电影中没有说出的部分,那么亦可以考虑说,这只是影评中的擅自猜测,而电影中并没有体现。)
在这里忽略所谓的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事项,因为涉及到电影院里会发生的不可描述的事宜,不在看电影的讨论范围内。同时基于这样的事实,很多人会在家中看电影。
从一般人的眼中,电影的好坏似乎只在内容上。 一者是华丽的表面特效(惊悚、魔法或者动作片),一者是深刻的故事内涵(可能是体现了某种情感或者是揭示了现实或人生的深刻意义)。就表面特效,更有甚者为端游,还可以亲身体验,为什么人们要去看电影而不是玩游戏?就深刻的故事内涵,文学或者小说中表现的更多,或深情或讽刺,而且电影受限于演员的表演甚至于画面的误导,为什么人们要去看电影而不是看文章?
当一个人并不想玩游戏或者看小说而是选择看电影的时候,他究竟是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的?
可能电影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被动。被动的去接纳,导演都安排好了,也不需要自己去动手指去改变(游戏内容上)或者翻页(小说形式上)。我唯一能够理解的,就是它形成了一种坐享其成的放松形式。
这称之为消遣。可是去评论谁玩的游戏更高级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更重要的是,自己玩的开心就好。既然如此,对电影的评价也是自己看得开心就好,并不存在一个大众价值所向的统一观念。那么我觉得这个电影很好,因为我看得很开心(很感动或类似自己想体验的情感自己的确体验到了),这样的话语为什么不应该是最好的影评?同时为什么要根据他人的影评去选择电影,毕竟每个人的体验不尽相同。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
正义
自由至上说,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自由)。但是这个选择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周围环境变了,这个人是否会做相同的选择。如果一个人想要自杀,如果这份想自杀的想法起源于生活从出生开始就一贫如洗,无力负担得起亦没有改变的机会,那么如果更换了他的生活背景,如果他出生在一个上层社会的人家,他绝对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但是如果这个人想自杀,是因为他觉得自杀这件事很有意思,那么这份选择基于他自己的个人想法与周围没有关系,那么他自杀便是一件不用去阻止的事。
所以罗尔斯说,去拟定一份社会公平的契约,就需要一群人在完全未知自己身份的前提下去讨论。因为这样避免了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上去主观为自己的立场争取权益的动机,而且每个人都可能过上最差的生活,他们会想,如果自己也会是其中之一呢,这样便会倾向于思考如何保证这些人的权益。
而且除去每个人家庭背景的不公平,每个人基因所赋予的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也都不尽相同。如果一个人能够因为他的能力得到更好的东西的原因,是因为他人没有这个能力,那么给予他更多的报酬究竟是否是应当的呢,毕竟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这种能力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如果他们有的话,他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报酬。如果按照这种思考逻辑,就比如某个超人说因为他有这份能力,他做应当做的事,不需要更高的回报。似乎也是合理的。那么基于此,每个人都应该获得相同的东西,而不去考虑他们的所作所为了吗。
努力也是天生的,有些人本来就可以很努力,有些人可能就是想努力身体却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做。既然如此,有些不努力的人说,因为天生让我不努力,这不是我自己能够决定的事,于是就以求获得物质平均分配,想想还是有些不对的。如果这样创造公平,那么就会导致整体的生活水平下降——因为安逸比努力更容易,同时没有一个人会想自己的努力作为所有人的平分。可是,这样做会公平呀,还有什么不好呢。
能够反驳这一点观点的有什么呢,社会是需要向着最大福祉去进行的,这点我同意,基于功利主义。当然关于功利主义的反驳我是想补充一点,在满足每个人各自的权益的前提下,去满足总体最大的福祉。这样的话这种理论将会看起来更适合一点。
同时,罗尔斯并没有选择平等主义,而是有差值的平等,最有能力的人获得的报酬,一定要分一部分给相对来说最没有能力的人。这听起来是个很棒的假设,我却认为它导致了不仅是能力高的人因为报酬的减少而不愿付出努力的可能性,还有由于分配差异逐渐积累起来的不只是当代还有下一代的物质环境差异。
所以我想说什么呢,我导出了矛盾。我并不是某一派主义的强烈支持者,所以我在比较每一种的优劣,或者说,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只是每种事物对于每个人来说,所占的权重不一定相同。对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正义)来说,我并不会相信它像康德所说的一样,每个人的理性都会导向一个相同的地方。这种根本性的差异会导致决定正义的时候出于不同的考量,当然,有趋同的现象,却不能说它一致。
以上。
所以罗尔斯说,去拟定一份社会公平的契约,就需要一群人在完全未知自己身份的前提下去讨论。因为这样避免了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上去主观为自己的立场争取权益的动机,而且每个人都可能过上最差的生活,他们会想,如果自己也会是其中之一呢,这样便会倾向于思考如何保证这些人的权益。
而且除去每个人家庭背景的不公平,每个人基因所赋予的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也都不尽相同。如果一个人能够因为他的能力得到更好的东西的原因,是因为他人没有这个能力,那么给予他更多的报酬究竟是否是应当的呢,毕竟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这种能力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如果他们有的话,他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报酬。如果按照这种思考逻辑,就比如某个超人说因为他有这份能力,他做应当做的事,不需要更高的回报。似乎也是合理的。那么基于此,每个人都应该获得相同的东西,而不去考虑他们的所作所为了吗。
努力也是天生的,有些人本来就可以很努力,有些人可能就是想努力身体却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做。既然如此,有些不努力的人说,因为天生让我不努力,这不是我自己能够决定的事,于是就以求获得物质平均分配,想想还是有些不对的。如果这样创造公平,那么就会导致整体的生活水平下降——因为安逸比努力更容易,同时没有一个人会想自己的努力作为所有人的平分。可是,这样做会公平呀,还有什么不好呢。
能够反驳这一点观点的有什么呢,社会是需要向着最大福祉去进行的,这点我同意,基于功利主义。当然关于功利主义的反驳我是想补充一点,在满足每个人各自的权益的前提下,去满足总体最大的福祉。这样的话这种理论将会看起来更适合一点。
同时,罗尔斯并没有选择平等主义,而是有差值的平等,最有能力的人获得的报酬,一定要分一部分给相对来说最没有能力的人。这听起来是个很棒的假设,我却认为它导致了不仅是能力高的人因为报酬的减少而不愿付出努力的可能性,还有由于分配差异逐渐积累起来的不只是当代还有下一代的物质环境差异。
所以我想说什么呢,我导出了矛盾。我并不是某一派主义的强烈支持者,所以我在比较每一种的优劣,或者说,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东西,只是每种事物对于每个人来说,所占的权重不一定相同。对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正义)来说,我并不会相信它像康德所说的一样,每个人的理性都会导向一个相同的地方。这种根本性的差异会导致决定正义的时候出于不同的考量,当然,有趋同的现象,却不能说它一致。
以上。
2017年3月4日星期六
浮生取义
(该书的自杀现象的研究对象是在某农村,那就设定,之后所说的人类这个概念,是以该农村为主要地点的。毕竟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偏向,不能直接泛指全部。)
1.过日子。
作者的这个观点让我非常惊奇。他说,人都是为了过日子的。过日子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就是有没有尽到了做人的本分:结婚、生子、抚养小孩赡养老人、等等。是一个人一生必经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价值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构成了这个农村地区对人事看法的价值观和做事准则。
2.家庭政治。
于是,家庭是过日子最重要的部分,做人需要完成的责任,都基于拥有一个家庭的基础上。 同时,人与家人的交往,和人与社会中人的交往是不一样的。体现在若是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产生争执,首要的途径便是寻求律法的帮助,同时人们也会很公正的去判决,究竟谁对谁错利益如何分配,可是若是夫妻双方产生的争执,人们往往倾向于去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往往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然而事实是,并不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就一定会是可以化解的小事,可是遗憾的说,哪怕矛盾升级,对他人而言依旧不存在一个合适的介入方法。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一致对外,以及家庭利益分配的共同处理,家庭内部不单单有律法构成的规则,也有相互的感情影响,这些,形成了特殊的家庭政治。
提到政治,便存在双方(至少是夫妻双方)的权力斗争。如何相互尊重,如何分配利益,这些构成了一套一起生活的固定模式。该书讨论的自杀事件,一部分便源于这种固定的生活模式被突然打破,或者是逐渐积累起的委屈无法释放。
若是自身一直无法获得应得的利益(不仅是说物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认可,比如自己辛勤劳动却不被家人认可,或者自己没做什么错事却被家人误解等自身的人格价值受损。),有一种极端的方式就是自杀。而这种自杀不仅仅出于自己想死,它有着更深的想要获得别人认可或者重视的含义。而实际上的确这种行为非常有效,若是死成了,名誉也会被挽回,若是没死成,他人也会另眼相看。
3.女性地位
在自杀事件中,部分人们会归因于女性地位的提高。这里相当有意思,因为不平等的关系下,即古代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性由于忽视自己的利益所得,而使得生活得以安稳的继续下去。
现代男女平等的话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我所需要表达的只是,观念当真是对事物认识和行动的基本动机。若是不觉得男女不平等是件不好的事情,只要那个妻子不那么认为,那么哪怕妻子的地位很低做了很多现在人们会认为不公平的事情,那么夫妻仍然会和睦相处。而在女性地位提升的同时,男性对于女性地位提升并没有实际的观念改变,这里形成的思想上的冲突便不容易解决。
4."丢人"/“丢面子”
(这两个词在某些地区存在不同意思,在某些地区却可以互通。)
按照基本的伦理常识和道德观念做事获得自身人格的肯定,通过处理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尊重。面子这种东西只是存在于人与人交往中的产物,形成了道德资本,或者影响了权利游戏的结果。然而在社会当中一定会和他人有交往,就形成了一定的人格,于是有了一定程度的面子。
无论是谁,当这种既成的面子被损伤,便会选择为了维护这份尊严去做一些挽回或者是因为受不了丢人造成的心理状态,选择自杀。
0.个人想法
我看了三分之二(到第8章为止),该作者的想法让我意识到我曾经对于自杀的理解还是太过于浅薄。
就我原来的理解,把一个人在生活中受到的任何不公或者任何不开心的事情以他自身的观念开始累加,超过了他的承受范围,便是病入膏肓了。所以自杀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也从来不觉得阻止一个人自杀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一个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想自杀,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
但是一个人的选择也是基于环境的,可以说相同的两个人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一个会自杀而另一个活的很好,这个时候,说自杀这是种选择似乎有点过分。因为如果能够改善环境,这个人就不会这样想。而且这个人目前想自杀的念头,也不会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行为导致的结果,他也很有可能在为他人的行为或者天命负责,而这份责任是不必要的。
1.过日子。
作者的这个观点让我非常惊奇。他说,人都是为了过日子的。过日子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就是有没有尽到了做人的本分:结婚、生子、抚养小孩赡养老人、等等。是一个人一生必经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价值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构成了这个农村地区对人事看法的价值观和做事准则。
2.家庭政治。
于是,家庭是过日子最重要的部分,做人需要完成的责任,都基于拥有一个家庭的基础上。 同时,人与家人的交往,和人与社会中人的交往是不一样的。体现在若是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产生争执,首要的途径便是寻求律法的帮助,同时人们也会很公正的去判决,究竟谁对谁错利益如何分配,可是若是夫妻双方产生的争执,人们往往倾向于去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往往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然而事实是,并不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就一定会是可以化解的小事,可是遗憾的说,哪怕矛盾升级,对他人而言依旧不存在一个合适的介入方法。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一致对外,以及家庭利益分配的共同处理,家庭内部不单单有律法构成的规则,也有相互的感情影响,这些,形成了特殊的家庭政治。
提到政治,便存在双方(至少是夫妻双方)的权力斗争。如何相互尊重,如何分配利益,这些构成了一套一起生活的固定模式。该书讨论的自杀事件,一部分便源于这种固定的生活模式被突然打破,或者是逐渐积累起的委屈无法释放。
若是自身一直无法获得应得的利益(不仅是说物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认可,比如自己辛勤劳动却不被家人认可,或者自己没做什么错事却被家人误解等自身的人格价值受损。),有一种极端的方式就是自杀。而这种自杀不仅仅出于自己想死,它有着更深的想要获得别人认可或者重视的含义。而实际上的确这种行为非常有效,若是死成了,名誉也会被挽回,若是没死成,他人也会另眼相看。
3.女性地位
在自杀事件中,部分人们会归因于女性地位的提高。这里相当有意思,因为不平等的关系下,即古代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性由于忽视自己的利益所得,而使得生活得以安稳的继续下去。
现代男女平等的话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我所需要表达的只是,观念当真是对事物认识和行动的基本动机。若是不觉得男女不平等是件不好的事情,只要那个妻子不那么认为,那么哪怕妻子的地位很低做了很多现在人们会认为不公平的事情,那么夫妻仍然会和睦相处。而在女性地位提升的同时,男性对于女性地位提升并没有实际的观念改变,这里形成的思想上的冲突便不容易解决。
4."丢人"/“丢面子”
(这两个词在某些地区存在不同意思,在某些地区却可以互通。)
按照基本的伦理常识和道德观念做事获得自身人格的肯定,通过处理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尊重。面子这种东西只是存在于人与人交往中的产物,形成了道德资本,或者影响了权利游戏的结果。然而在社会当中一定会和他人有交往,就形成了一定的人格,于是有了一定程度的面子。
无论是谁,当这种既成的面子被损伤,便会选择为了维护这份尊严去做一些挽回或者是因为受不了丢人造成的心理状态,选择自杀。
0.个人想法
我看了三分之二(到第8章为止),该作者的想法让我意识到我曾经对于自杀的理解还是太过于浅薄。
就我原来的理解,把一个人在生活中受到的任何不公或者任何不开心的事情以他自身的观念开始累加,超过了他的承受范围,便是病入膏肓了。所以自杀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也从来不觉得阻止一个人自杀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一个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想自杀,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
但是一个人的选择也是基于环境的,可以说相同的两个人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一个会自杀而另一个活的很好,这个时候,说自杀这是种选择似乎有点过分。因为如果能够改善环境,这个人就不会这样想。而且这个人目前想自杀的念头,也不会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行为导致的结果,他也很有可能在为他人的行为或者天命负责,而这份责任是不必要的。
2017年2月5日星期日
刀剣乱舞 虚伝 燃ゆる本能寺
“我是不动行光。身上有不动明王和矜羯罗、制多罗的浮雕,是织田信长公相当喜爱的名物。要说有多喜爱,那可是到了喝醉后就一边敲膝盖一边咏歌赞赏的程度。这可是,相当厉害吧?”
不动行光如此说,如此高兴却又如此悲伤,“我是一把没能把被爱的份返还于主人的,没用的刀啊。”
不动行光,作为织田信长的爱刀,后来赠与喜爱的小姓森兰丸。
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织田信长的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附近的桂川叛变,讨伐位于本能寺的织田信长及其后继者织田信忠,逼使两人先后自杀。携带着不动行光的森兰丸战死。
赋予刀剑灵魂的设定,也一直在成为人身的刀剑心中自问,为什么要给自己一颗心呢?不仅仅拥有感情,而且拥有记忆,于是会面对迷惘,于是会失去动力。
山姥切国广也是......是山姥切的仿制,于是因此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会拿来比较,做的好与不好就会被说是仿制品所以怎样怎样吧。怀着如此复杂心境的山姥切国广,却被任命为近侍,第一个任务带领新刀不动行光去熟悉本丸的时候,害怕自己做不好,看见不动行光一直说自己是废刀,也不情愿。
于是在某天山姥切国广和三日月宗近独处时,山姥切国广问“我们刀剑本来是物件......为什么会有心呢?”而三日月宗近却说“我们之所以有心,那是我们是存在在世间的证明啊。......你看到那轮明月会想什么呢?”“......真美。”“你觉得真美的这份心情,将会传达给那轮明月。这份心情,有一天也会传回与你呢。”
织田刀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经历各自不和,而作为近侍的山姥切国广却不知道怎么办,在十分想管教毫无干劲却四处惹事的不动行光的时候,却突然醒悟到,需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因为只是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而不自信了而已,自己的心中也许并不希望自己就这样消沉下去。于是山姥切国广的那一句“我和你一样啊,我会证明自己能够做好近侍,你要证明你自己不是废刀”就像太阳光一样照亮了不动行光。(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语言的力量了。)
出阵命令到来,山姥切国广、压切长谷部、宗三左文字、不动行光等人来到了1582年的本能寺。想要改变历史的时间逆行军们,正试图改变本能寺之变这段历史。明明自己心中还有对织田信长的爱慕,却要对战时间逆行军,去促使拥有自己的森兰丸战死、织田信长自杀,这对不动行光来说,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时间逆行军从光秀军中救出森兰丸,刀剑们面对着本来应死之人,不动行光却希望能够拯救森兰丸。时间逆行军试图抹杀明智光秀,被刀剑们阻挡,而不动行光却试图杀掉光秀。
宗三左文字挡在明智光秀前,承受了不动行光刺下的那一刀,这让不动行光非常震惊“你也是织田信长的刀啊。宗三,你不想保护织田信长吗?”。“那就是织田信长和明智光秀的历史啊。”宗三说,“你有你眼中的织田信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眼中的织田信长,而对光秀来说,光秀眼中的织田信长就是今晚应当死去的那个人啊。”
于是不动行光问赶来的药研和长谷部,“你们眼中的信长是什么样的呢,是需要被光秀杀死的那个织田信长吗?!”药研没有说话,长谷部却说,“问你自己的内心吧。”一直和不动行光相互看不顺眼的压切长谷部,却并没有选择强硬的阻止,毕竟自己最后做出的决定才会是让自己成长的那一步吧。
左文字三兄弟、织田刀不动行光和压切长谷部、山姥切国广和三日月宗近、森兰丸和明智光秀。之所以有故事是因为矛盾和爱。因为没有情感(心),才可以不动声色,可是因为有了情感,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原主人的记忆、以及现主人的生活,因为是存在在世间的有感知的“物”,才会明白究竟什么值得去缅怀和珍惜。
附本丸bgm的歌:
帰る場所がある
聽見烏鴉的叫聲 來吧回去吧
【注】
君は、人の身を持たない時、自分を携えてくれていたかつての主。
貴方は、人の身を与えてくれて、並んで歩いた今の主。
关于不动行光: 曾经想,既然现在的主人是审神者,那当然应该听现在的主人的话才对啊。可是既然自己有思想有身体,自己的主人是谁,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才对吧(就是所谓的人权?),就像长谷部并不喜欢曾经的主人而对现在的主人很好一样,不动行光的行为也是他自己的感情决定的。所以说,如果对本丸的刀不好的话,让他们跑到了别的本丸的设定说不定我也能接受呢w
不动行光如此说,如此高兴却又如此悲伤,“我是一把没能把被爱的份返还于主人的,没用的刀啊。”
不动行光,作为织田信长的爱刀,后来赠与喜爱的小姓森兰丸。
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织田信长的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附近的桂川叛变,讨伐位于本能寺的织田信长及其后继者织田信忠,逼使两人先后自杀。携带着不动行光的森兰丸战死。
赋予刀剑灵魂的设定,也一直在成为人身的刀剑心中自问,为什么要给自己一颗心呢?不仅仅拥有感情,而且拥有记忆,于是会面对迷惘,于是会失去动力。
山姥切国广也是......是山姥切的仿制,于是因此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会拿来比较,做的好与不好就会被说是仿制品所以怎样怎样吧。怀着如此复杂心境的山姥切国广,却被任命为近侍,第一个任务带领新刀不动行光去熟悉本丸的时候,害怕自己做不好,看见不动行光一直说自己是废刀,也不情愿。
于是在某天山姥切国广和三日月宗近独处时,山姥切国广问“我们刀剑本来是物件......为什么会有心呢?”而三日月宗近却说“我们之所以有心,那是我们是存在在世间的证明啊。......你看到那轮明月会想什么呢?”“......真美。”“你觉得真美的这份心情,将会传达给那轮明月。这份心情,有一天也会传回与你呢。”
织田刀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经历各自不和,而作为近侍的山姥切国广却不知道怎么办,在十分想管教毫无干劲却四处惹事的不动行光的时候,却突然醒悟到,需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因为只是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而不自信了而已,自己的心中也许并不希望自己就这样消沉下去。于是山姥切国广的那一句“我和你一样啊,我会证明自己能够做好近侍,你要证明你自己不是废刀”就像太阳光一样照亮了不动行光。(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语言的力量了。)
出阵命令到来,山姥切国广、压切长谷部、宗三左文字、不动行光等人来到了1582年的本能寺。想要改变历史的时间逆行军们,正试图改变本能寺之变这段历史。明明自己心中还有对织田信长的爱慕,却要对战时间逆行军,去促使拥有自己的森兰丸战死、织田信长自杀,这对不动行光来说,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时间逆行军从光秀军中救出森兰丸,刀剑们面对着本来应死之人,不动行光却希望能够拯救森兰丸。时间逆行军试图抹杀明智光秀,被刀剑们阻挡,而不动行光却试图杀掉光秀。
宗三左文字挡在明智光秀前,承受了不动行光刺下的那一刀,这让不动行光非常震惊“你也是织田信长的刀啊。宗三,你不想保护织田信长吗?”。“那就是织田信长和明智光秀的历史啊。”宗三说,“你有你眼中的织田信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眼中的织田信长,而对光秀来说,光秀眼中的织田信长就是今晚应当死去的那个人啊。”
于是不动行光问赶来的药研和长谷部,“你们眼中的信长是什么样的呢,是需要被光秀杀死的那个织田信长吗?!”药研没有说话,长谷部却说,“问你自己的内心吧。”一直和不动行光相互看不顺眼的压切长谷部,却并没有选择强硬的阻止,毕竟自己最后做出的决定才会是让自己成长的那一步吧。
左文字三兄弟、织田刀不动行光和压切长谷部、山姥切国广和三日月宗近、森兰丸和明智光秀。之所以有故事是因为矛盾和爱。因为没有情感(心),才可以不动声色,可是因为有了情感,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原主人的记忆、以及现主人的生活,因为是存在在世间的有感知的“物”,才会明白究竟什么值得去缅怀和珍惜。
附本丸bgm的歌:
烏が鳴く さあ帰ろうか
聽見烏鴉的叫聲 來吧回去吧
聽見烏鴉的叫聲 來吧回去吧
夕焼けに伸びる影
在夕陽下的影子漸漸拉長
在夕陽下的影子漸漸拉長
此岸を歩き 笑顔を覚えた
步於此岸 學會了笑容
貴方の目に映る私を 彼岸の君は知らない
映在您眼中的我 彼岸的你並不知曉
私の頬伝う痛みに まだ慣れないけれど
於我臉頰滑落的這股痛楚 仍沒有辦法習慣
この胸に宿る温もり 君とお揃いの鼓動
但胸口的這般溫暖 是與你相同的鼓勵
彼岸に渡る 君見送って
目送你 前往了彼岸
一人ぼっち 時は流れて
孤身一人 渡過了漫長時光
もう置いていかないで
請不要再丟下我
嗚呼 貴方が教えてくれた 心持つ喜び
啊啊 您教會了我 擁有心靈的喜悅
泣いて笑い愛し愛され 朽ち果てても守り抜く
哭泣 歡笑 愛人 被愛 就算生命殞落也會守護到底
君と過ごし生きた時代を 忘れないよ いつの世も
與你一起走過 曾生存過的時代 無論何時 都不會忘記
貴方と今生きる時代も 忘れないよ いつの世も
與您一起活著的現在的時代也是 無論何時 都不會忘記
帰る場所がある
有著歸屬
黄昏背にして
背對著夕陽
烏が鳴く さあ帰ろうか聽見烏鴉的叫聲 來吧回去吧
今日も貴方が待ってる
今日您也在等著我們
【注】
君は、人の身を持たない時、自分を携えてくれていたかつての主。
貴方は、人の身を与えてくれて、並んで歩いた今の主。
这游戏选材很有深意,虽说是刀剑收集,但是每把刀都是历史中存在的刀,都有各自的故事。不同的刀受各自的原主人影响,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刀之间的交往也会不一样。如果这类的舞台剧反响不错的话想必还会继续出新品吧。而且历史这样的东西,怎么去分对错呢,所有的迷惘和犹豫,都是属于自身的一部分啊,所以对于故事来说,哪怕知道结果,却会因为过程而被惊艳到,那就是做的很好了。
关于不动行光: 曾经想,既然现在的主人是审神者,那当然应该听现在的主人的话才对啊。可是既然自己有思想有身体,自己的主人是谁,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才对吧(就是所谓的人权?),就像长谷部并不喜欢曾经的主人而对现在的主人很好一样,不动行光的行为也是他自己的感情决定的。所以说,如果对本丸的刀不好的话,让他们跑到了别的本丸的设定说不定我也能接受呢w
关于三日月宗近: 从平安时代流传至今的三日月宗近,经历了那么多之后,究竟在想什么呢,不仅仅是仪态,甚至心态都是非常平静,不会被震惊到的感觉。从舞台剧对山姥切国广的话,和音乐剧(阿津贺志山异闻)对岩融的行动,大概就会越发的觉得,有时候话不说尽也是一种才华啊。
ps 如果三日月的扮演者只有一个人的话,那么我或许会说,我喜欢上这只爷爷了,可是目前我只能说,hrk路转粉。嗯,游戏中最喜欢的是清光。三次元中最喜欢的是hrk的三日月。如果现实中能够有个能够扮演我心中的加州清光的人就好了呢。
可是一直以来对这种真人扮演二次元人物并无好感的原因,就是会出入很大,理想和现实,大概这种差距。所以说你心中的清光是什么样的呢,每个人想的都不一样吧,流司也是在扮演他心中的那个清光吧。。。直到被hrk萌到了=。=
动画和游戏中人物的区别,大概就是一个会展示的很详细,因此需要模仿的地方就会很多,像与不像也很好判别,而另一个很多地方都没有说明,就靠官方的设定和演员自己去猜测了吧。
动画和游戏中人物的区别,大概就是一个会展示的很详细,因此需要模仿的地方就会很多,像与不像也很好判别,而另一个很多地方都没有说明,就靠官方的设定和演员自己去猜测了吧。
好想能够有人一起去实地看公演啊。
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
千年女优
其实没有看出来,哪里是千年。这只是一个女孩子,为了追逐自己心中的那个男子,而选择去作为演员,生活了这一辈子的故事。
最后那个因为爱慕去采访女优的人总结说,她追逐了一辈子的只是个影子。
明明很遗憾,却有种这样生活一生也已经很棒了的感觉。毕竟一开始的相遇,也只有一个晚上,那份懵懂和心动,和真正生活在一起的实质会千差万别。她追寻着她自己的爱,然后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有这样一个梦想真好,哪怕它实现不了,女主却觉得,会有万一。
故事很简单,表现手法很神奇,第一次角色的转换,让我一度以为我看的片源不对中间是不是少了什么。然而实际上这是女优在讲故事,讲她演过的故事,讲她的感情,和那个采访者一起扮演故事。一个一个故事串连起来,构成了女优的一生。那个钥匙有很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意义应该就是她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一生。虽然本身关于她思念的那个男子已经不会告诉她任何答案了,就像人生本身的答案一样。她最终追寻的是那个梦想,那个梦想和那个男人可能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就像她说的,她明明说自己那么爱那个男人,可是最后却记不起他的脸。
最后那个因为爱慕去采访女优的人总结说,她追逐了一辈子的只是个影子。
明明很遗憾,却有种这样生活一生也已经很棒了的感觉。毕竟一开始的相遇,也只有一个晚上,那份懵懂和心动,和真正生活在一起的实质会千差万别。她追寻着她自己的爱,然后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有这样一个梦想真好,哪怕它实现不了,女主却觉得,会有万一。
故事很简单,表现手法很神奇,第一次角色的转换,让我一度以为我看的片源不对中间是不是少了什么。然而实际上这是女优在讲故事,讲她演过的故事,讲她的感情,和那个采访者一起扮演故事。一个一个故事串连起来,构成了女优的一生。那个钥匙有很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意义应该就是她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一生。虽然本身关于她思念的那个男子已经不会告诉她任何答案了,就像人生本身的答案一样。她最终追寻的是那个梦想,那个梦想和那个男人可能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就像她说的,她明明说自己那么爱那个男人,可是最后却记不起他的脸。
太空旅客
在长达120年的时空旅途中,本来应该一直沉睡直到120年后在崭新的星球上醒来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却在30年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醒来。想尽了办法没有方式让自己再次沉睡的男主,在独立生活一年后,叫醒了一个他看上的美女。
这是不道德的。只要那个女主发现了自己本来可以活着到达新的星球,却因为男主的行为导致自己只能在路上耗掉自己的全部人生,女主不会原谅他的。所以如果可以我真不希望故事的发展如此,虽然心里仍然有最后男主肯定不会被女主一直讨厌而是会做什么大事来改变的预感,却仍旧希望女主能够甩下他,能够有一个正常的结局。嗯,当然我知道这不可能。
自己一个人的孤单,拉人下水的被救赎,两者权衡。像那个管理人员说的一样,就好像溺水一样,如果遇到来救自己的人,就会不管那个人的安危而死命抓住他。如此的认为自己不应该做,结果自己还是做了,就好像是本能一样。也许是我一直站在女主的角度看问题,又或者是我也只能作为旁观者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指责男主,但是如果我是男主的话,我也不知道我会不会像男主做一样的事,又或者是,人更多点会更热闹?
当然整体的行为诠释的很完美,男主是因为飞船故障才醒来,醒来后叫醒了女主,然后靠着男主修好的飞船,不然他们所有人都要死,最后找到了让女主一个人能继续沉睡的方法。如果飞船没有故障,男主不会醒。虽然男主叫醒了女主,但是最后女主有了可以继续沉睡的选择。(评价一个行为究竟是只看过程,还是只看结果,也会造成观点的不同。因为结果,男主才有洗白的机会,但是如果男主是因为其他不可抗力醒来的呢?)
对于男主,这个女人是他喜欢的女人,对于女主,这个男人只是目前能够陪着她的唯一的男人。理所应当地,在只有这一个男人的情况下,这个女人喜欢上了这个男人,不管是出于无事可做还是什么,我所感到厌恶的不是他们在一起,而是最后女主明明有能力选择继续沉睡的时候,女主放弃了这个机会而是选择了和男主在一起。我为这个女人感到不值。
女主有梦想,去那个新的星球一年,然后再返程回到地球,作为一个作家,成为一个记者,见识更多有意思的事情。然而,最终沦为了爱情。为了一个男人,或者说,只是为了和一个男人在无法去见识新东西的封闭环境里生活一辈子。这个时候应该歌颂爱情的伟大,还是应该说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我不知道,我依旧怀疑他们两个是否能够这样相守一辈子,讲完了他们所有能讲的故事,然后相视无言的看着植物发呆?
顺便说一句,当他们有能力叫醒工作人员的时候,我认为他们需要去叫醒工作人员来获知重新沉睡的方法,然后两个人一起去新的星球才是正解。然而他们把这个机会放弃了。
虽然如此完美的让男主的那个行为得到了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有点可惜的是,在第三个人点出真相之前,自己总是不敢亲口说出自己做错的事。毕竟当事人和旁观者不一样,不会选择接纳忏悔。在深刻感受到这点之后,突然觉得杀老师当真伟大,能够接纳一个人对自己的伤害,能够让一个人转而爱自己。这么一想,我自己可能也很自私吧。
这是不道德的。只要那个女主发现了自己本来可以活着到达新的星球,却因为男主的行为导致自己只能在路上耗掉自己的全部人生,女主不会原谅他的。所以如果可以我真不希望故事的发展如此,虽然心里仍然有最后男主肯定不会被女主一直讨厌而是会做什么大事来改变的预感,却仍旧希望女主能够甩下他,能够有一个正常的结局。嗯,当然我知道这不可能。
自己一个人的孤单,拉人下水的被救赎,两者权衡。像那个管理人员说的一样,就好像溺水一样,如果遇到来救自己的人,就会不管那个人的安危而死命抓住他。如此的认为自己不应该做,结果自己还是做了,就好像是本能一样。也许是我一直站在女主的角度看问题,又或者是我也只能作为旁观者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指责男主,但是如果我是男主的话,我也不知道我会不会像男主做一样的事,又或者是,人更多点会更热闹?
当然整体的行为诠释的很完美,男主是因为飞船故障才醒来,醒来后叫醒了女主,然后靠着男主修好的飞船,不然他们所有人都要死,最后找到了让女主一个人能继续沉睡的方法。如果飞船没有故障,男主不会醒。虽然男主叫醒了女主,但是最后女主有了可以继续沉睡的选择。(评价一个行为究竟是只看过程,还是只看结果,也会造成观点的不同。因为结果,男主才有洗白的机会,但是如果男主是因为其他不可抗力醒来的呢?)
对于男主,这个女人是他喜欢的女人,对于女主,这个男人只是目前能够陪着她的唯一的男人。理所应当地,在只有这一个男人的情况下,这个女人喜欢上了这个男人,不管是出于无事可做还是什么,我所感到厌恶的不是他们在一起,而是最后女主明明有能力选择继续沉睡的时候,女主放弃了这个机会而是选择了和男主在一起。我为这个女人感到不值。
女主有梦想,去那个新的星球一年,然后再返程回到地球,作为一个作家,成为一个记者,见识更多有意思的事情。然而,最终沦为了爱情。为了一个男人,或者说,只是为了和一个男人在无法去见识新东西的封闭环境里生活一辈子。这个时候应该歌颂爱情的伟大,还是应该说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我不知道,我依旧怀疑他们两个是否能够这样相守一辈子,讲完了他们所有能讲的故事,然后相视无言的看着植物发呆?
顺便说一句,当他们有能力叫醒工作人员的时候,我认为他们需要去叫醒工作人员来获知重新沉睡的方法,然后两个人一起去新的星球才是正解。然而他们把这个机会放弃了。
虽然如此完美的让男主的那个行为得到了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有点可惜的是,在第三个人点出真相之前,自己总是不敢亲口说出自己做错的事。毕竟当事人和旁观者不一样,不会选择接纳忏悔。在深刻感受到这点之后,突然觉得杀老师当真伟大,能够接纳一个人对自己的伤害,能够让一个人转而爱自己。这么一想,我自己可能也很自私吧。
2017年1月9日星期一
花牌情缘
看了4集,就想写点东西。就好像是看到了一些值得说的,似曾相识的东西似的。
第一集和第二集,女主遇见花牌,让她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花牌,而是有一个名叫新的男孩子对花牌的热情。然后促成了女主和新还有太一三个人开始一起玩花牌。
我把女主的这种感觉概述为,见识到了一个在花牌方面很厉害的人,和这个人产生了友谊,就会有一种不明缘由的好胜心,以及想和他一起努力的冲动。和女主一样,我也是。
然而似曾相识的预感,这种冲动是不会长久的,是当那个具有热情的人离自己远去的时候。第三集,新要回老家不再相见的时候,女主很难过,但是就算难过,也没有失去信念,之后自己一个人继续练习花牌。同样的,我知道要是那个人坦然的离开并且能在离开前给予我任何一句正能量的话,想必我之后也不会那么荒废时间。可惜。
然而真正的转折是第四集,女主在用信念感染放弃花牌的太一的时候,新却告诉她,他不玩花牌了。真是如此的话,大概故事就结束了,因为女主没有一个人去玩花牌的乐趣,想了想我写字的中途去看完了第五集得到了答案,女主去见他了。果然是我没有做到的答案。
我没有勇气,可能对我来说,大概就差在了这里,我用逃避错过了一个人。不过,新若是也在逃避,也就错过了千早吧。没有这样的勇气也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像新和千早这样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运气。
励志番当真不一样,一瞬间就把我虐到了。是啊,我一度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是因为我和那个人不再拥有联系,而有意思这件事,是属于至少两个人一起努力的。若是两个人之间都没有再联系的机会了,那么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可能就像千早给新写的信中,把新当成了花牌之神一样。一开始的我,也是把那个人当作神明的存在吧。如果能做朋友就好了。直到现在,可能我仍然期望的是,如果能做朋友就好了。
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间,因为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如今的我最想做的,也就是继续去追寻这样的一种快乐。虽然那个人不在,但是也许我也可以像千早影响了太一一样,能够去获得一些伙伴呢。
祝自己幸福。
第一集和第二集,女主遇见花牌,让她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花牌,而是有一个名叫新的男孩子对花牌的热情。然后促成了女主和新还有太一三个人开始一起玩花牌。
我把女主的这种感觉概述为,见识到了一个在花牌方面很厉害的人,和这个人产生了友谊,就会有一种不明缘由的好胜心,以及想和他一起努力的冲动。和女主一样,我也是。
然而似曾相识的预感,这种冲动是不会长久的,是当那个具有热情的人离自己远去的时候。第三集,新要回老家不再相见的时候,女主很难过,但是就算难过,也没有失去信念,之后自己一个人继续练习花牌。同样的,我知道要是那个人坦然的离开并且能在离开前给予我任何一句正能量的话,想必我之后也不会那么荒废时间。可惜。
然而真正的转折是第四集,女主在用信念感染放弃花牌的太一的时候,新却告诉她,他不玩花牌了。真是如此的话,大概故事就结束了,因为女主没有一个人去玩花牌的乐趣,想了想我写字的中途去看完了第五集得到了答案,女主去见他了。果然是我没有做到的答案。
我没有勇气,可能对我来说,大概就差在了这里,我用逃避错过了一个人。不过,新若是也在逃避,也就错过了千早吧。没有这样的勇气也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像新和千早这样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运气。
励志番当真不一样,一瞬间就把我虐到了。是啊,我一度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是因为我和那个人不再拥有联系,而有意思这件事,是属于至少两个人一起努力的。若是两个人之间都没有再联系的机会了,那么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可能就像千早给新写的信中,把新当成了花牌之神一样。一开始的我,也是把那个人当作神明的存在吧。如果能做朋友就好了。直到现在,可能我仍然期望的是,如果能做朋友就好了。
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间,因为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如今的我最想做的,也就是继续去追寻这样的一种快乐。虽然那个人不在,但是也许我也可以像千早影响了太一一样,能够去获得一些伙伴呢。
祝自己幸福。
订阅:
博文 (Atom)
【关于初心】从输入到输出
感觉这个博客的主题有一些偏颇了,翻看了一下2016年的那篇,算是明白了什么。 “从输入到输出的意思,源于我接纳知识之后,仅仅停留在接纳的阶段,我疑惑于我没有办法写点什么,我没有评价,我不知道如何去评价。 如果是故事类电影或小说或游戏,我认为每个人想的或做的都是合理的,...
-
太宰站在高楼楼顶,就像生无可恋一般,仰倒下去——从高楼楼顶跃下。 下方则是热闹的世间。 《文豪野犬》的OP开场画面。没有人不认为这是太宰的自杀方法其中之一。穿插着其他动画,太宰仰面从大楼落下,却没有结局。却是动画开场。 或许是被谁救了吧,这样想着,由于他的超能力是拒绝其...
-
日系爱丽丝,总是由相同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引到一个非常不同的关键点,这里,就引到了校园欺凌。 我写的所有评论都是包含剧透的,请安心观看。 爱丽丝的好朋友白兔死了,白兔死之前,一直被红心女王霸凌。 然后爱丽丝也询问过老师...
-
并不是第一次去生涯规划。 然而今天的那一次是真的有些感触了。 也许我就是需要一个人来这么直白的告诉我,我真的想的太多,然而实际却没有深入下去的动力。兴趣很多,说的好听,任何一行刚入门的时候都是简单的。而要把兴趣变成擅长,需要花费多少功夫,如今才深刻体会。 于是看书的时候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