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星期五
TOP LEAGUE/最强联盟
全篇所述的主要剧情就是记者搜集证据最后报导出政党接收不正献金的真相的故事。
主角的新闻记者松冈,因为自身的正义感,想要发表揭露民进党的丑闻,查到最后,却证明不了和官房长官近藤的关系。同时由于自己和妻子都是新闻工作者,自己的女儿生病或者出什么事之后就会很辛苦。于是当松冈想要直接采访近藤希望能够逼他说出真相的时候,近藤便提出给与育儿政策1000万的资金并会在下一次议会的时候落实。同时,松冈接到了自己妻子的电话,说女儿在外面玩的时候被他人推了一把导致脚骨折进了医院。也许育儿政策不算什么能够动摇松冈的大事,但是却突然被告知自己的女儿经受危险的威胁。
近藤说你的选择来决定。应该选什么呢?能够选什么呢? 松冈选择了后者。那一瞬间我以为或许是暂时的妥协之后还会继续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然后就是“5年后”。5年后的松冈,从他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已经升职到了他原本的部长阿久津的位置,靠着从近藤那里源源不断提供的独家新闻,得到旁人艳羡的目光。
正义是无法单独存在的,尤其是当它需要搭上自己的生活才能实现的时候。真现实。相比于刚开始松冈进入政治部的时候会想着要报导真相不同,新闻记者就应当用真相作为武器战斗吗,就已经成为了疑问句吧。而现实是,那些为了追求真相于是跌进了深渊同时导致家人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生活的人们,依然存在在新闻中岁月静好的另一边吧。而对于一般人而言,哪有人能够真正抛下一切去贯彻自己的理想呢,除非他一无所有。但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人真的一无所有呢?
然而松冈做出决定的那一瞬间是并不能彻底的改变一个人的。松冈仍然不希望其他人走向和自己一样的道路,他心里那种隐藏起来的善意在遇到了一个和他曾经很像的正义感很强的新职员的时候展露无遗。他不希望那个人和政治牵扯过深,而同时,却又深深的感到在政治能够操控的事情面前,自己是多么无力。这种矛盾交织在自己心里,让松冈感受到痛苦。而无法贸然改变为了自己的家庭的自己5年前的决定,让松冈想做什么却无能为力。
而曾经为了发表那个民进党新闻的伙伴,却在劝说松冈发表,而松冈却反过来劝说她忘了这件事。以及松冈的妻子,也想要松冈回到5年前那种充满振奋的精神状态,因为现在的松冈明显是不快乐的。哪怕拥有外人羡慕的工作地位,其中的痛苦也只有自己知道。其实松冈明白,已经回不去了。他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远离政治才可以活在一种轻松惬意的状态,也一直希望事情就在自己这里终了。所以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周围的人都安稳的活下去吧。
而促使他再次开启这件事情的转机,是曾经为了发表那个民进党新闻的时候合作的警察还没有放弃,查到了松冈的背景,发现松冈的父亲死于曾经运送黑钱的那个时候的交通事故。而那时候真的是交通事故吗,那时候驾驶车辆的高龄老人的儿子欠了3千万巨款,而在交通事故之后就突然还上了。于是松冈为了查明自己父亲死亡的真相,再次选择去调查民进党的黑钱。
但其实这样的转机,已经失去了之前那种纯粹为了真相而发声的热血。现实中父子两人卷进同一件事情的概率有多大呢?而松冈如果没有这个直接导火索,不就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压抑之中吗?然而这种契机完成了松冈行为的转向,甚至因为正好呼应了松冈压抑了5年的想要查明真相的感情,而让松冈变得更加充满干劲。
调查的最后,松冈等人发觉线索断了,却得到了一个更加重大的情报,这件事情在几年前有另一个人来查过,并且已经弄清楚了,而那个人,是阿久津。而阿久津那时候却是用民进党的这份资料和民进党勾结,换取了新闻社长期的独家新闻。于是松冈愤怒的和阿久津说,新闻记者的武器不就应该是真相吗。
当警方想问话阿久津的时候,近藤事先和阿久津说,希望他不要去,不仅如此,希望他自杀之后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而被逼到这时的阿久津想到了松冈的那句话,就把自己的调查资料给了松冈,并附赠了一句话“让我看看你用真相作为武器可以战斗到什么地步”。然而自杀这个剧情,让我觉得十分突兀。为什么近藤要将阿久津逼到这里,为什么不能协助他逃跑什么的或者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及如果觉得这个时候阿久津非死不可,为什么要告诉他而不是暗中解决呢?也许是因为时间不够,至少这里的处理不太满意。
而当松冈拿到这本调查资料的时候,也就把真相写出来,故事就结束了。而此时更重要的是,脱离了和政治中重要人物的深入关系,究竟该如何写出政治新闻呢?阿久津那句你还能走多远,比起发出真相这件事,更重要的是,大和新闻社的政治新闻组,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去超越其他的新闻社,还能怎样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呢?而这些,影片中并没有给出答案。
同时,还有松冈最后拿着阿久津的资料去问近藤的时候。近藤说,他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维持政权的稳定。只有政权稳定,政治家才可以尽力去做政治家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选举,不断讨好民意去改变政策。所以,为了政权的稳定,近藤愿意承担这份肮脏的差事。而这是否和一党专政的制度的想法正好合拍呢?民主是好的制度吗?日本的民主制度之下,仍然存在官商勾结的现象。还是说民主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呢?
最后,还好是HE,不然很可能会加重我的政治性抑郁。。。
2019年11月3日星期日
科学小飞侠Crowds
这部动画有着不同于它那幼稚的名字一般的深刻内涵。
累说:这个世界过于复杂了,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不能依靠英雄和领袖,如果每一个人不改变想法,不站起来行动,世界永远不能升级。
于是累希望通过自己创建的程式,让大家形成他人遇难时能够自愿帮助他人的氛围。然而,这种理想太美好了。我不得不承认,我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累仍然借助了外星人的力量,并且他把这种力量分给了他认为有着同样理想的人们。可是却发现他相信的人中,有这样一种想法,他们认为自己是更加优秀的被选中的英雄,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赞赏。这就与累希望人们无偿的奉献的价值观相违背,累并不希望他们因为帮助了他人就要索取什么,同时害怕他们会借助力量做一些坏事,于是累和那些人决裂了。
总归会有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人,总归是不能够让所有人都抱有和自己一样的美好愿望。而本能的反应就是将这些人拒之门外吧。而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如何达成自己想要实现的世界的样子,就成了更加困难的课题。其实那些人们最后想要达成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或是在主角想要达成的事项之中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由于累发现那个外星人实际上在制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于是累更加希望将来可以不用这份外星人的力量,仅是靠人与人之间的自发力量去实现这样一个相互帮助的世界。然而实际上,总会有一些仅仅靠人们自身无法去完全应对的天灾和人祸,这就是另一个矛盾点。
而最后,也只有接纳了可以获得的力量,然后创造一套更适合当前人们各自需要的规则,才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吧。并且这种和谐和伊藤计划的《和谐》并不一样,这并不需要人们都想的一样, 甚至一些人们都不需要意识到自己在为了累想达到的一个伟大梦想而努力,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其实结局仍然非常的理想主义,然而现在的我不同于刚开始看《东之伊甸》的时候会感动于这种理想主义。但是这仍然是作者想刻画的一种人们靠着自己的努力有可能实现的梦想吧。对我来说,也是让自己可以更加去认清现实,从而开拓一种可能性的希望吧。
2019年10月29日星期二
声音的界限
从某次小组讨论“环境噪音”而想到的——
坐电车的时候,首都圈的线路也许感觉不到,越往地方越发安静。也许是中央与地方的区别,也许是中央的外国人太多于是形成了另一种氛围。但不管怎么说,似乎大家会有一种共识,不打扰到其他人是更好的。
就比如,想安静的看口袋书的时候,在旁边那个人总是在整理东西用塑料袋弄出声响,很烦人吧。想闭目养神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婴儿的哭泣声,会惊吓到吧。这种时候,要怎么办才好呢?更进一步,应该制定一个规则,在车上不能发出什么声音吗?看起来这样大家就都可以受惠了,但是什么声音应该被禁止什么声音却禁止不了总是存在争议的。假如说,大家的确都可以遵守这样的规则,于是这样的规则开始执行了,那么没有体验过这些声音的下一辈,又或者是在这样的比较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了比较长时间的人们,就会觉得那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更加微小的声音开始刺耳,需要再把那些声音禁止掉吗?如果再把那些声音禁止掉,从此往复,那就会形成一个完全没有声音的环境。
人要多么小心翼翼,才能不发出一点声音呢?又或者反过来说,人要在这样几乎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的环境下生活,需要多么小心翼翼呢?而这种小心翼翼导致的神经紧绷,如何发泄呢?一个日本人回答说,去唱歌吧。在这么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日本人为什么这么需要卡拉OK,为什么喜欢在居酒屋中喝完酒开始发泄。不仅仅是电车吧,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会注意到“不要给他人添麻烦”的日本人,总会因为过于小心翼翼,于是压抑着自己本来想说想做想展现的东西,努力地变得像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拥有着最佳的“礼仪”的人一样。而达成这样的“标准”人设,也是会有代价的吧。一个地方的压抑需要另一个地方的释放。反而因为存在周五居酒屋这样哪怕变成神经病都没有人管你的把酒言欢的场所,才会导致平时更加卖力地成为一个“标准”的人设。这也是一些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产生了日本人无法交心的印象的原因吧——平时的日本人,因为活的不是他自己的样子,所以没有那么真实。
于是,这种滚雪球一样不断地为了不添麻烦而禁止的行为,让我感到了一丝丝害怕。一旦有了一个人想要设立一个禁止的规则,大家选择默认他的合理性,那么就会导致之后的规则因为有了先例而更加顺理成章。而这其中,总会担心缺少了一个限度。塑料袋的声音很吵,那金属碰撞的声音呢,拉拉链的声音呢。而反过来去想,何必呢?如果这些声音都存在,真的有那么干扰人吗?就比如曾经的绿皮火车的宽容。我能看到这是日本人想去实现的文化,也是一部分中国人想去实现的文化(或者他们更希望把这个叫做文明礼仪),而在我看来,那种喧闹的干什么都可以的绿皮火车也是一种文化,哪一种更好?无法判断。是在这个环境中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同时给他人添了麻烦但是因为他人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体谅了这个人给自己添的麻烦更好,还是在这个环境中大家都宁愿忍着不去做自己想做的可能会给他人添麻烦的事情然后憋着都没有给他人添麻烦更好?每一个群体都会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吧。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群体的选择不适合你,那么比起道德批判谁高谁下,不如换一个群体更加舒适。
而我偏向于,通过冲突,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吧。有另一个例子,大学宿舍里常见的矛盾,一个室友A想睡觉,但是同时另一个室友B在打游戏。一般的认为都是,睡觉比打游戏更重要。但是,为什么不可以认为,打游戏比睡觉更重要呢?换成更加中肯的一对就是,A想安静地呆着,并不一定是想睡觉,也不一定是想学习,还可能是想娱乐比如下象棋什么于是需要安静地动脑,而B想唱歌,此时此刻想唱歌,也并不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悲伤的事情一定要发泄,但是就是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唱歌。这种情况又如何呢?我是无法去评判这种时候就是谁一定要做什么就是比另一个人做什么要更值得的。因为实际上,比起哪一个人的行为更值得去做,更加重要的不应该是,这种情况下两个室友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吗,也就是协商。这一次因为B知道A需要安静所以B决定去卡拉OK,下一次因为A知道B想唱歌所以A决定去图书馆。虽然实际执行起来的确是挺困难的吧,但是如果不尝试去理解对方之后解决问题,只是靠规则的强制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会变得生疏和虚伪吧。
有些遗憾的是,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关心他人的事情,而是只顾着自己没有失去利益就好,就比如如今大城市的形成和伴随着这种进程的人与人之间疏离感的产生。没有人们去参与的制度形成总会有变得越来越离谱的可能性,而能够选择向哪个方向发展的,就只有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感的连接吧。
2019年10月26日星期六
日本的印象
以前看过的动画片,到现在为止,印象最深的不是打斗,不是爱情。而是流淌在时光中的那种微妙的情愫。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着对方走下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因为各种旁人觉得无关紧要的小事而烦恼着。然后总会有人愿意去体谅他人的感情,愿意去尝试用一种不会伤害到对方的方式来开导对方。就像CLANNAD的游戏主界面一样,在阳光下的树荫里,飘荡着温暖的味道。
人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地方风景很好就会留在一个地方的,人做出选择最大的连结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羁绊这个词比牵挂要好用,因为它不代表一种纯粹褒义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磨合最后形成的一种更繁杂的相处模式。与此同时更深的表达是,不一定是发生好事才是有缘分,而是发生了一些事,于是两个人相识相知,也许相互误会过吵过架过程不尽如意,然而还是会选择继续一起生活,这也是一种羁绊。
来到日本这里之后第一感觉是这里真的好小啊。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就会觉得如果不让一下的会相互撞到的吧。也正因此,我才会觉得,在这样狭小的地方,为了让自己和他人能够更加舒心的生活下去,所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及学会避让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比起中国丰厚富饶的土地,这里显得更加多灾多难。而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让人们不会去鼓励一个人独立的强大,而是强调人们只有联合起来,相互支持才能够活下去的重要性。
所有的问题不会直接断定结果,“也许是这样的原因吧”、“也许是这样想的吧”,都是这样柔和的语气。以及一个名词可以表述的内容都会委婉地问一句是否,比如“好坏”总会说成“这样做好吗还是不好呢”。相比于汉语文章通过理性表达的逻辑产生的气势,这里的文章多数总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不小心说“不好意思太难了我不太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开始居然是道歉“抱歉我说的太难了让你难以理解”。突然让我意识到与其评论对方不如改正成自己日语太差更加恰当。同时这也是日本人会首先考虑自己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的表现吧。就像战刻的游戏里,女主半夜听到笛声而起身找到了正在吹笛子的某男主,然后男主发现了停下了笛声,女主会说“真是抱歉我擅自听了你的笛声打扰到你了”,而男主会说“真是抱歉我吹笛子的声音造成你的困扰了”。
这么说来的话,以前我玩男性向的游戏的时候,问女生为什么会喜欢自己,女生总是说,“因为你很善良啊”。我当时就想,这不是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这样说的话么,而主角当真是没有什么特色的一般人啊。然而我现在觉得,日本这边,果然是更加善良啊。会很委婉细腻会去猜测许多然后从来不会说重话不会让人难堪。
这当然是褒贬不一的性格特点。可惜我还没能和日本人玩到深入,没办法去讨论"日本人不好交心"的问题。至少在现在的我来看,这里人们的关系都很融洽。早上在电梯里都会有人相互打招呼,等电梯的时候邻居们还可以聊点日常。看着地图上的地点却怎么也找不到路走不过去的时候,去问过路的人然后居然可以主动带自己去那里。打工的时候觉得自己端不动大杯的饮料然后和店长说了一下,因为一般其他女生员工都能端得起来,本以为就会被辞退了吧,然后没想到居然其他的店员都知道了然后会主动照顾我。晚上11点之后回家,还能遇到骑着自行车的警察,倒是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安全的问题。
各种问题都可以游行自由表达看法,之前在池袋就看到为了让日本的年轻人去投票的人们在街头举着牌子。墙上各个政党的海报贴着“争取每天最多工作8小时”,“细小的声音都能够关注到”之类的宣言。不禁让人觉得这里有人在为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好而努力,变得更加有希望了起来。
在日本已经过了半年了,对于动画反而不再那么有兴趣了,毕竟理解了动画是人们心中理想的表达,而这种理想或多或少来源于现实中的经历。经历了很多东西,然后才能想很多东西,然后才会凝练到作品中。可能我一直寄希望的,是在现实中遇到动画中所描述的那种情感吧。
2019/10/5
附录一些刚来日本感受到的中日差别:
1.房屋规划没有区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一栋栋楼单独的排列,至少两侧都是可以通行的道路。房间距也很小,很可能两户人家的窗户就这么挨着。没有统一的建筑形式,都是各自规划独自建成的一栋楼的样子。很多适合人行的小道,当然可能部分允许车辆通过,但是实际上并不会看到多少车辆。在地图上搜索人行路径时,都是在小路上穿梭,不会像中国一样沿着大马路走很久再拐直角。
2.绿植很重要(緑が大切)。我只看到过一次这个标语,所以忘了出处。小路上不存在像大马路那种的路边树木,但是依然很多自家的植物。从春天一直开到现在的花就有杜鹃,玫瑰,海棠,绣球花,以及一些灌木。有小院子的就种在院子里,没有院子的就摆在门前或者阳台上。
3.求职的信息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实际面试就会存在很多未标明的规则。这点倒是符合日本人一贯讲话很留情面的固有印象。不过也让我觉得在日本找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礼仪的注重,和对于一套固有的仪式的注重。
4.据日本语学校的老师和其他我所遇到的日本人说,日本实际上加班依然很严重。但是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教科书里“平成不况”这样的负面评述,绝对不会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近现代部分。毕竟只有正视问题,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开始吧。
5.男女的差别。虽然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就有所察觉,毕竟男女用语不同。但是实际上所观察到的日本人,就会有很明显的,这是男性,这是女性的仪态/行为的感受。以及职场的男性服装都是西服,女性的服装虽然看起来颜色比较丰富,但是实际上都是一种类型,仿佛数量有限的随机函数的随机结果。不过男性的头发相对于中国长了一些,也会有发型,所以更加好看了。
6.发传单的人真是十分“不给人添麻烦”,不会挡住行人的道路,刚伸出手就会接着收回去,不可能发生硬塞到自己手上的情况。甚至我所遇到的乞丐找人要钱也都是这么“不给人添麻烦”,我一度在想,这样真的能够要到钱吗?(对,日本也有乞丐,并且也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有满是垃圾的路边)
7.版权意识很重。上课的时候,因为没有教科书,老师复印了资料,并且详细说明了这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课后就会回收回去,并没有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我在网上根本找不到日语书籍的电子版。在国立国会找书看的时候,居然是现场看,然后当天需要还回去不外借的形式。
8.邮寄资料。很多东西都会邮寄,比如准考证,或者申请学校的资料。难道不会存在弄丢的情况吗?
人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地方风景很好就会留在一个地方的,人做出选择最大的连结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羁绊这个词比牵挂要好用,因为它不代表一种纯粹褒义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磨合最后形成的一种更繁杂的相处模式。与此同时更深的表达是,不一定是发生好事才是有缘分,而是发生了一些事,于是两个人相识相知,也许相互误会过吵过架过程不尽如意,然而还是会选择继续一起生活,这也是一种羁绊。
来到日本这里之后第一感觉是这里真的好小啊。走在小路上的时候,就会觉得如果不让一下的会相互撞到的吧。也正因此,我才会觉得,在这样狭小的地方,为了让自己和他人能够更加舒心的生活下去,所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及学会避让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比起中国丰厚富饶的土地,这里显得更加多灾多难。而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让人们不会去鼓励一个人独立的强大,而是强调人们只有联合起来,相互支持才能够活下去的重要性。
所有的问题不会直接断定结果,“也许是这样的原因吧”、“也许是这样想的吧”,都是这样柔和的语气。以及一个名词可以表述的内容都会委婉地问一句是否,比如“好坏”总会说成“这样做好吗还是不好呢”。相比于汉语文章通过理性表达的逻辑产生的气势,这里的文章多数总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不小心说“不好意思太难了我不太理解你说的是什么”,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开始居然是道歉“抱歉我说的太难了让你难以理解”。突然让我意识到与其评论对方不如改正成自己日语太差更加恰当。同时这也是日本人会首先考虑自己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的表现吧。就像战刻的游戏里,女主半夜听到笛声而起身找到了正在吹笛子的某男主,然后男主发现了停下了笛声,女主会说“真是抱歉我擅自听了你的笛声打扰到你了”,而男主会说“真是抱歉我吹笛子的声音造成你的困扰了”。
这么说来的话,以前我玩男性向的游戏的时候,问女生为什么会喜欢自己,女生总是说,“因为你很善良啊”。我当时就想,这不是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这样说的话么,而主角当真是没有什么特色的一般人啊。然而我现在觉得,日本这边,果然是更加善良啊。会很委婉细腻会去猜测许多然后从来不会说重话不会让人难堪。
这当然是褒贬不一的性格特点。可惜我还没能和日本人玩到深入,没办法去讨论"日本人不好交心"的问题。至少在现在的我来看,这里人们的关系都很融洽。早上在电梯里都会有人相互打招呼,等电梯的时候邻居们还可以聊点日常。看着地图上的地点却怎么也找不到路走不过去的时候,去问过路的人然后居然可以主动带自己去那里。打工的时候觉得自己端不动大杯的饮料然后和店长说了一下,因为一般其他女生员工都能端得起来,本以为就会被辞退了吧,然后没想到居然其他的店员都知道了然后会主动照顾我。晚上11点之后回家,还能遇到骑着自行车的警察,倒是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安全的问题。
各种问题都可以游行自由表达看法,之前在池袋就看到为了让日本的年轻人去投票的人们在街头举着牌子。墙上各个政党的海报贴着“争取每天最多工作8小时”,“细小的声音都能够关注到”之类的宣言。不禁让人觉得这里有人在为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好而努力,变得更加有希望了起来。
在日本已经过了半年了,对于动画反而不再那么有兴趣了,毕竟理解了动画是人们心中理想的表达,而这种理想或多或少来源于现实中的经历。经历了很多东西,然后才能想很多东西,然后才会凝练到作品中。可能我一直寄希望的,是在现实中遇到动画中所描述的那种情感吧。
2019/10/5
附录一些刚来日本感受到的中日差别:
1.房屋规划没有区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一栋栋楼单独的排列,至少两侧都是可以通行的道路。房间距也很小,很可能两户人家的窗户就这么挨着。没有统一的建筑形式,都是各自规划独自建成的一栋楼的样子。很多适合人行的小道,当然可能部分允许车辆通过,但是实际上并不会看到多少车辆。在地图上搜索人行路径时,都是在小路上穿梭,不会像中国一样沿着大马路走很久再拐直角。
2.绿植很重要(緑が大切)。我只看到过一次这个标语,所以忘了出处。小路上不存在像大马路那种的路边树木,但是依然很多自家的植物。从春天一直开到现在的花就有杜鹃,玫瑰,海棠,绣球花,以及一些灌木。有小院子的就种在院子里,没有院子的就摆在门前或者阳台上。
3.求职的信息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实际面试就会存在很多未标明的规则。这点倒是符合日本人一贯讲话很留情面的固有印象。不过也让我觉得在日本找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礼仪的注重,和对于一套固有的仪式的注重。
4.据日本语学校的老师和其他我所遇到的日本人说,日本实际上加班依然很严重。但是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教科书里“平成不况”这样的负面评述,绝对不会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近现代部分。毕竟只有正视问题,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开始吧。
5.男女的差别。虽然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就有所察觉,毕竟男女用语不同。但是实际上所观察到的日本人,就会有很明显的,这是男性,这是女性的仪态/行为的感受。以及职场的男性服装都是西服,女性的服装虽然看起来颜色比较丰富,但是实际上都是一种类型,仿佛数量有限的随机函数的随机结果。不过男性的头发相对于中国长了一些,也会有发型,所以更加好看了。
6.发传单的人真是十分“不给人添麻烦”,不会挡住行人的道路,刚伸出手就会接着收回去,不可能发生硬塞到自己手上的情况。甚至我所遇到的乞丐找人要钱也都是这么“不给人添麻烦”,我一度在想,这样真的能够要到钱吗?(对,日本也有乞丐,并且也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有满是垃圾的路边)
7.版权意识很重。上课的时候,因为没有教科书,老师复印了资料,并且详细说明了这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课后就会回收回去,并没有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我在网上根本找不到日语书籍的电子版。在国立国会找书看的时候,居然是现场看,然后当天需要还回去不外借的形式。
8.邮寄资料。很多东西都会邮寄,比如准考证,或者申请学校的资料。难道不会存在弄丢的情况吗?
2019年7月14日星期日
21世纪资本论
资本是一个存量概念,是多年的积累结果,国民收入是流量概念,只计算一年之内一国的收入。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资本收益率*资本/收入。假如一国的资本相当于其国民收入的6倍,而资本收益率为5%,那么国民收入中将有30%是资本拿走的。而由于资本带来的收入集中在少部分富人手里,导致贫富的差距。
长期来看,如果储蓄率提高,资本/收入比将上升,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资本/收入比也将上升。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会减缓经济增长的潜力,而人口老龄化越严重,储蓄率也会相应地越高(存疑)。所以未来恰好是一个低增长和高储蓄的结合。即21世纪资本/收入比会越来越多。而资本收益率虽然存在收益递减作用(没有查到),但是不如资本通过全球进行投资而获得收益的作用大。即资本的收益率较高,于是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贫富差距逐渐变大。
1914年到1945年之间出现的不平等程度下降的奇迹是因为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主要是海外资产大幅缩水、以及储蓄率急剧下降。
Piketty建议对资本征收累进税。由于经济增长逐渐缓慢,而政府亟需强化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就导致需要税收改革——即人民需要多交税。
长期来看,如果储蓄率提高,资本/收入比将上升,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资本/收入比也将上升。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会减缓经济增长的潜力,而人口老龄化越严重,储蓄率也会相应地越高(存疑)。所以未来恰好是一个低增长和高储蓄的结合。即21世纪资本/收入比会越来越多。而资本收益率虽然存在收益递减作用(没有查到),但是不如资本通过全球进行投资而获得收益的作用大。即资本的收益率较高,于是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贫富差距逐渐变大。
1914年到1945年之间出现的不平等程度下降的奇迹是因为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主要是海外资产大幅缩水、以及储蓄率急剧下降。
Piketty建议对资本征收累进税。由于经济增长逐渐缓慢,而政府亟需强化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就导致需要税收改革——即人民需要多交税。
2019年3月17日星期日
瘾
1.脱离当前实际环境,有一种解脱感;
2.缓解焦虑,但又会沮丧和空虚,并进一步循环;
3.因为无法控制而产生绝望;
4.放弃对自我的理性控制或是对自我做法的反思性关注;
5.丧失自我之后会产生羞愧和悔恨,并且会产生负反馈,加深上瘾行为的依赖,结果不是幸福感的增长,而是恐慌和自我毁灭感的增长;
6.上瘾发作时任何别的东西都无济于事,是一种强迫行为,可能是因为戒除一种隐,又屈从于另一种的强迫行为模式,标志着一种根本无力客服某类焦虑的无能;
7.不是放纵,而是变态的自律,可以向着解脱或束缚加强两方向发展。
瘾、生活方式的选择、自我认同之间存在联系;
戒瘾意味着对生活方式进行深刻的改变和对自我认同进行再审视;
瘾是一种防卫反应,也是一种逃避,即承认缺乏自主性,轻视自己的能力。
2019年2月12日星期二
2019年2月11日星期一
91day
最后,尼禄和阿维里奥到了海边,两人下车沿着海边并排走着,阿维里奥说“我没有杀你是因为不想杀你”,然后尼禄就停下了,等着阿维里奥一直向前走,然后开了枪,没有中枪的画面。之后就是尼禄一个人开车上路的画面,旁边的位置上不再坐着阿维里奥,而是放了一个罐头。
开放性结局,还是觉得有答案的。只是对于脸盲的我来说我不知道最后正对面开车相向而过又停车确认尼禄那辆车的人是谁,除此之外,顺着12集的心情,最后杀了阿维里奥果然是正常选择。
没有超乎意外,虽然在此之前一直默念着如果这两个人就一直这么开车继续下去就太好了,就像他们一开始因为尼禄的逃亡做的事情一样。
然而,对于阿维里奥来说,还是死去会好一些吧。像他之前说的,他以为杀掉之后就可以找到活着的意义,但是实际上仍然没有。而且他的好友克鲁迪奥还在死后的世界等他呢。就好像知道自己是活着或者还是死去已经无所谓了,所以对阿维里奥来说,之后是否被尼禄杀死都无所谓。而对于尼禄来说,自己周围的一切关系不错的人都被阿维里奥杀死了,自己的事业也因为阿维里奥没有了,哪怕曾经阿维里奥帮了他很多忙也无法成为不去恨他的理由,只是不忍心下手,这份不忍心除了曾经一起经历了危难建立起的信任和好感,还有明白阿维里奥内心的空洞想去拯救的心情吧。
我本以为这种心意会更加隐晦一些,没想到尼禄向阿维里奥吼道“你为什么不杀了我”的时候,阿维里奥居然也向尼禄吼道“你为什么没有在7年前杀了我”。其实一部复仇片能够描绘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没有因为一方面复仇成功而感到空虚从而如死人般活过漫长的岁月又或者直接自杀,也没有因为另一方面复仇失败而导致自己含恨而终,而是经过取舍之后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在问,究竟当一个人的亲人被杀之后这个人该怎样做才好,才能够既不否定自己的感情,也不否定他人的生命。
我能原谅你吗?就算存在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一句能或者不能就可以回答的了的。人的记忆会反复,当下的心情也会随之反复。所以尼禄对阿维里奥的想法依然十分的矛盾,这样的事情,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都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回应方法,也因此当前的结局已经让人觉得有点温暖了。
第13集有一种没有用上的片段被拼凑起来的感觉。尤其是最后阿维里奥给尼禄做蛋酒。因为时间线为,阿维里奥留的那个罐头被尼禄吃完了,尼禄发烧,阿维里奥做蛋酒给尼禄,尼禄康复了给阿维里奥又买了一个罐头, 所以第12集最后阿维里奥的座位上才会存在那个罐头。或许是斩断了和过去的羁绊于是完全开始,尼禄对那个罐头笑了。
2019年2月2日星期六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能够遇到一个像女主这样的人就太好了。”看完《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部电影之后同伴这样说道,"但是男主这样活着很没意思吧。"她没有理解这样的男主,以及为什么值得女主喜欢,略微有点遗憾。
男主和女主,性格和喜好差异非常大的两个人,男主爱看书,一个人独来独往,认为不需要朋友,倾向于避免纷争,而女主不喜欢看书,有很多伙伴,热心仗义。女主为什么会喜欢上男主呢,虽然抱有这样的疑问,但是若以男主的视角来看的话,不需要理解为什么被喜欢,而是去理解了为什么活着,才是这部电影更加深入去说的意义吧。
男主一面说着不会有人会想和自己交朋友吧,一面拒绝了同班同学主动来问他要不要吃口香糖。拒绝了他人主动的开始,同样拒绝了自己主动去交朋友的契机。然后不知道多少年,认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生活下去,一直不起眼,不被同学注意,不认为自己有意思——女主却说“只有了解你之后,才发觉你这么有意思”。
一个人真的可以生活下去吗,并不是说一个人不应该存在独处,而是一直一个人会导致的是思维的极端,一个极端是因为他人都不了解自己的极端自负,另一个极端是因为他人都不理解自己或是感到自己一事无成的极端自卑。
自我对自我的认定和他人对自我的看法之间存在很多差异,甚至在男主这样一厢情愿的自认为之下,很难让男主以通过与他人联系的形式了解自我。女主做到了,通过开门见山直白地不断邀约,这种急切的态度,若是一个普通人很难去做到吧——若是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近,便真的很难鼓起勇气做一些哪怕活了一辈子都不敢做的事。
然而大部分人因为不知道死期将近,一辈子都没能做什么自己想尽力去做的事吧,更多的是待到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早已有心无力。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死去果然是一种独特的浪漫,但比此更重要的表达是,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有勇气做到自己想去做的事情,甚至拥有了感染周围人的力量,极度浪漫。
在男主去病院探望女主的时候,女主提议再玩一次真心话大冒险,男主问了一个问题,活着意味着什么。而女主回答的大意是说,活着就是和这个世界建立联系,和他人在一起才能够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实在感。那一瞬间,男主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就像是萦绕多年的困惑突然得到了解答一样,从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改变了自己的言行。最简单的特征,就是也许自己并不喜欢吃口香糖,但是却在那个问要不要口香糖的同学再次询问时,虽然本能地拒绝了,但是还有再次去要的勇气。
男主带给了女主生前最后一段时间最美好的时光,而女主带给了男主一次仿佛新生的启蒙。而在最后,男主和女主都向对方说出了自己内心最想说出那一句话:“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我想成为你的样子)”。动画之所以美好,就在于人们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从而将自己和对方以及观众们带到了心底最期望到达的心意相通的时分。就像在女主家里玩游戏时,女主的玩笑让男主生气离开女主家之后,女主仍然有和男主和好的契机。
而任何一刻的拒绝或者犹豫不决,一次失误或者错过,都将回到常常BE的现实中。那种互通心意相互认同的美好,它会发生的吧,至少人们相信着,它会发生的吧,从而愿意为了这种愿景去努力,而这种愿意去努力的心情,便促进了这种愿景发生的可能性。第一次体会到了人们心中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希望的力量,而这种希望其实不必要和现实有多大的关联性,因为它永远面向未来,面向希望做出自己意愿的选择就足够了。而它一旦发生,就如同男主和女主在山上看到的烟火一样绚丽。
所以回到现实,说自己是习惯画地为牢也好,是喜欢钻牛角尖也好,总之十分容易陷入绝望的境地,但这样的自己也会想要改变的,无论是突然恍然大悟地意识到不想一个人孤独的待下去没有什么可耻的时候,还是不断暗示自己就算做错了什么只要不是什么都不做就总会有收获的时候,哪怕至今遇到过很多很棒的人,却甚至觉得自己总归一直会在不经意间做一些伤害他们的事,但是所有的过去都在让自己向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靠近,想要变得充满希望,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拥有感动和实际行动的奠基,从而能够让自己周围的人充满希望,这便是自己心底那个一直存在但是却一直被掩盖着的梦想吧。
只有相信,才可能会存在“万一实现了呢”的那一瞬间。
2019年1月16日星期三
哥特妄想
所谓老师,不仅是在讲堂上,还是在学校,甚至在学校以外的地方,都是老师,都会在学生旁边,接纳着学生的一切,无论是软弱也好,逞强也好。
这是既《暗杀教室》之后看到了另一篇将老师的职责上升到如此之高的地步的作品了。然而若是给现实中的老师这样的标准的话,想必大部分老师都不合格吧。游戏中的teacher,又何必说的这么完美,让人产生和现实差距太远的遗憾感呢。
最后一章,雷米娅问什么是爱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不会对对方的事情抱着迷惘和疑惑,承认对方的全部并从心底接受。这和贵路对露的感情却十分相似。爱的定义,和老师对学生的责任的定义,在游戏中含糊着混杂在一起,无法判断这种感情究竟是什么。
明明贵路和遥相互喜欢着,贵路却因为老师的责任——因为露是自己的学生,以露更加优先的事情。本以为有除了成为露的遂(servant)更有意义的结局,没有想到却仍然走向了最初的预料之中。其他的学生怎么办呢,露问道。贵路却说有其他的老师。这里也许真的将所谓真正的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当做了接口,却借由此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这和老师没有关系,这只是为了通向唯一结局的,点题的,和萝莉在一起的妄想。
贵路的曾经或许是最煽情的地方,然而如今突然意识到游戏比现实美妙就在于对话的双方都恰好选在了最好的时候,回应了最好的答案,明明实际上有无数的抉择,实际上就像从无数可能性中挑出最棒的选择呈现了出来。
最好的时机去主动而不是逃避,最好的时机去表达而不是沉默。明明很软弱却一直在争取,争取着一个哪怕自己很无能很软弱但是却不会被对方讨厌从而放心下来的答案。
因为能够因为相信而争取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是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美好吧。
订阅:
博文 (Atom)
【关于初心】从输入到输出
感觉这个博客的主题有一些偏颇了,翻看了一下2016年的那篇,算是明白了什么。 “从输入到输出的意思,源于我接纳知识之后,仅仅停留在接纳的阶段,我疑惑于我没有办法写点什么,我没有评价,我不知道如何去评价。 如果是故事类电影或小说或游戏,我认为每个人想的或做的都是合理的,...
-
太宰站在高楼楼顶,就像生无可恋一般,仰倒下去——从高楼楼顶跃下。 下方则是热闹的世间。 《文豪野犬》的OP开场画面。没有人不认为这是太宰的自杀方法其中之一。穿插着其他动画,太宰仰面从大楼落下,却没有结局。却是动画开场。 或许是被谁救了吧,这样想着,由于他的超能力是拒绝其...
-
日系爱丽丝,总是由相同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引到一个非常不同的关键点,这里,就引到了校园欺凌。 我写的所有评论都是包含剧透的,请安心观看。 爱丽丝的好朋友白兔死了,白兔死之前,一直被红心女王霸凌。 然后爱丽丝也询问过老师...
-
并不是第一次去生涯规划。 然而今天的那一次是真的有些感触了。 也许我就是需要一个人来这么直白的告诉我,我真的想的太多,然而实际却没有深入下去的动力。兴趣很多,说的好听,任何一行刚入门的时候都是简单的。而要把兴趣变成擅长,需要花费多少功夫,如今才深刻体会。 于是看书的时候就会...